当前位置:
曹慧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根本遵循和战略举措。在全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株洲理应扛起历史重任、发挥主力作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在“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上发力,奋力打造中国先进制造版图中的典范城市。
以“聚焦”锻长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格局。聚焦轨道交通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加快新一代轨道交通整车及控制系统、关键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新型动车组、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等规模化发展,构建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聚焦航空动力世界级产业集群,抢抓全域低空开放试点机遇,深入推进“两机”重大专项,加快飞机起降系统和通用飞机制造产业化,建成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聚焦硬质合金国家级产业集群,在先进硬质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打造全国一流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聚焦陶瓷国家级产业集群,做精做强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特种陶瓷,建设全国重要的陶瓷集散地和知名的陶瓷产业城。聚焦服饰区域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
以“裂变”扩增量,孵化催生新兴产业。株洲经过70年发展,已从量的增长、质的提升阶段上升到裂变的指数级发展阶段。大力推进企业孵化裂变。以中车株机、中车时代、331厂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孵化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老树发新芽”。大力推动行业扩散裂变。推动产业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链与创新链、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等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兴产业。
以“创新”蓄动能,全面塑造产业新优势。发挥厂所结合优势。厂所结合是株洲产业经久不衰的基因密码。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紧密结合,推动更多前端、尖端、高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科技的高峰、产业的高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和进口替代清单,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优势领域推动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打造竞争新优势。强化创新人才支撑。以专兼职、柔性引才、飞地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参与株洲建设。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加快建设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市。
以“升级”提效能,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圈。在思想观念上升级。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来一次大革新、大洗礼,以思想观念变革引领株洲发展。在营商环境上升级。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惠企便民,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园区发展上升级。以建设“五好”园区为目标,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协同,全面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以“品牌”塑形象,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提升中国动力谷品牌。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梯度推进区域级、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提高株洲制造竞争力和美誉度,提升中国动力谷在中国制造版图的影响力。提升企业品牌。实施主导品牌“旗舰企业”计划,支持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实施隐形冠军、独角兽、瞪羚等潜力品牌帮扶行动,助推打造国内知名品牌。实施企业老品牌振兴计划,让本土“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提升产品品牌。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推动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升级,形成一批驰名商标、名优特色产品,为“湖湘精品”注入更多的株洲元素,持续擦亮株洲制造强市“金字招牌”。
(作者系中共株洲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