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教育援疆:从“输血”“造血”到“活血”
2021-08-28 07:21:29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余蓉] [责编:邓玉娇]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余蓉

通讯员 杨志坚 刘蓓

先后选派两批次389名干部、教师开展教育援疆工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赵雄辉教授带领11名博士后进疆编制《吐鲁番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湖南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倾心帮扶受援地教育发展,教育援疆实现了从“输血”“造血”到“活血”的可喜转变。

共绘思政“同心圆”

“我特别喜欢学校援疆老师谢征讲授的《新疆地方史课程》,她在讲课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我们新疆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爱,不仅让我们深感亲切和自豪,更是明白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包括维吾尔族同胞在内的华夏各族儿女共同开发和建设的。”吐鲁番市实验中学高一“红石榴”班学生苏巴提江激动地说。

近4年来,湖南援疆干部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好思政课、新闻收视课、德育微课、主题班会课、党团课等“五课”,开展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唱好中国歌、练好中国功夫、讲好中国故事等“五好”评比,组织同诵中华经典、同讲英雄故事、同画祖国山河、同抒爱国情怀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厚植红色理念。

如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课程活动,让师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日益彰显。

共建育人“生态圈”

来自株洲市渌口区第五中学和渌口区南洲镇南岸小学的李朝胜、张金夫妇来到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开展援疆教育。他们捐赠3万元、募集物资价值10余万元,建起了2间“嘉轩·民族团结书法教室”;捐资3万元,让托克逊县伊拉湖镇郭若村五星小学全校学生都背上了爱心书包;捐资4万元,定制了1001盏爱心台灯、2台爱心打印机、1台爱心电脑,点亮了五星小学、高昌区二堡乡巴达木小学等学校近千名孩子的希望。

郴州市第十五中学教师许永森来到美丽的“风城”托克逊,担任托克逊县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一年来,他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评课100多节,累计参与教研活动40余次。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使他成为该校语文教研团队的中坚力量。

“我经常旁听许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课堂上旁征博引,才华感染学生。”该校青年教师路俨说,在许永森的帮助下,自己的教学进步也特别快,一年来在市县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了9个奖项。

据了解,为引领当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湖南组织优秀援疆教师与当地青年教师结成“师徒”300余对,吐鲁番市获评自治区级以上教学成果荣誉的骨干教师几乎都接受过我省援疆教师指导,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打造品牌“红石榴”

“我们的孩子现在不用再去外地,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真是太好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红石榴”班学生艾力凯木的妈妈由衷感慨。

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吐鲁番市教育局决定在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开设“红石榴”湖南援疆班,当年共招收学生188名。该班精选了湘吐两地名师授课,实施小班额,分层教学管理和导师制精准辅导。

“‘红’表示红色故里湖南,‘石榴’象征各民族的团结。开展教育援疆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夯实湘吐两地各族青少年‘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吐鲁番市委副书记、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总指挥刘中杰说。

与湖南名校长沙市一中组团共建“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红色思政大课同堂”“援疆教师带徒同训”等已成常态。目前,湘吐已签约建成省、市共建工作室1个、校校共建工作室10个,计划今年秋季学期再建成40个。仅今年上半年,直接带动规划外培训项目3项550余人、捐资助学计划1个200人、教研合作1项课题38个、爱心捐款(物)2批7万余元。

湖南援疆前方指挥部队委、吐鲁番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进军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南省教育厅将安排规划外援助资金500万元(每年100万元)用于吐鲁番市双语教师培训,并计划通过“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机制引进规划外教育援疆资金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