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军
李夏涛 卢嘉俊
8月19日,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在辰溪县杉木洞生态农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龚三军领着村民把最后一批黄金梨摘下树。龚三军种的黄金梨皮薄透亮,细嫩多汁,味道清甜。“梨子品质好,今年价格也不错,供不应求。”龚三军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告诉记者。
“入‘农门’情深似海。”龚三军感慨,返乡创业尝到了一些甜头,对农业越来越有感情,但发展现代农业这门学问很深,也有很多苦恼,可谓喜忧参半。
喜:生态农业初长成
杉木洞生态农业合作社在小龙门乡龙地坨村一个叫檀龙坡的山头上。放眼望去,330亩坡地上郁郁葱葱,黄金梨、金秋砂糖橘、纽荷尔脐橙“三分天下”,各有100余亩。
走在果园里,果树上环保捕虫板、光诱杀虫灯挂得错落有致。砂糖橘、脐橙比去年挂果更多,青绿色的果实缀满枝头。“生态种植,施有机肥,我们发展的是生态农业。”龚三军说。
今年48岁的龚三军出生在辰溪县一个普通农家。上世纪90年代跳出“农门”,中专毕业后在当地一个国营工厂当技术员。
2004年,因企业效益不好,龚三军下海闯荡,在沿海一家企业从事产品模具设计,从技术员做到副总经理。
精准扶贫的东风吹遍山乡,也吹进了龚三军心里。2015年,他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理想,放弃高薪回乡上山,在檀龙坡“安营扎寨”,组织当地村民成立合作社,开荒整地,发展生态农业。
曾是“农家娃”的龚三军对农业却是外行。当时,丑八怪柑橘市场行情好,龚三军种了100亩。丑八怪柑橘抗寒性弱,2018年一场冰冻,柑橘树全被冻死,投入的60多万元血本无归。
“当时情绪低落。痛定思痛,干农业光有热情不够,还要有技术。”龚三军说,上网自学技术,请教老师傅,参加县里的培训,边干边学边摸索。
调整果树品种,拔掉冻死的丑八怪橘树,换种耐寒性更好的金秋砂糖橘,林下套种花生、西瓜,养猪喂鸡。
通过不断摸索,合作社生态农业产业模式逐渐成型,来势越来越好。合作社有社员16人,常年聘请50多名村民务工。
创业路上夫妻档。龚三军辞职回乡发展农业产业,其妻刘安荣在背后默默支持。龚三军带领一帮村民在山上打理果园,刘安荣一人担起销售重任,所产黄金梨靠她通过各种渠道销出去。
忧:4大难题盼扶持
“上半年雨水多,加上鸟吃虫咬,黄金梨产量不及去年三分之一。”龚三军拿着被虫咬坏的梨给记者看,一丝愁容掠过脸庞。
“现在最缺的还是技术。”龚三军坦言,规模农业比起传统农业,更要考虑投入、产量、品质、效益等因素,更加需要技术支撑。
小龙门乡党委书记丁中山到任不久,带着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军富来到檀龙坡,帮龚三军测验黄金梨单株产量、果子虫害情况、果型大小比例等,并指导修剪、拉枝、除草、施肥等,为来年打个翻身仗做准备。
除了技术,资金也是一个难题。龚三军虽在外发展多年,有一定积蓄,但每年购买有机肥、支付人员工资就需要40余万元。
“干农业,前期投入大,加上不懂技术,交了不少‘学费’,资金压力还是比较大。”龚三军捋捋日渐稀疏的头发说,虽然发展形势好,但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希望能争取到相关项目资金支持,把产业做大做强。
让刘安荣头疼的是,黄金梨分拣装箱打包,难请到合适的人。在合作社务工的,全是附近上了年纪的村民。梨子分拣打包,有严格标准,有的村民教了很多次,还是掌握不好。
龚三军对记者说:“搞农业,还需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如果当年将丑八怪柑橘纳入农业保险,我们的损失就会少一些,干农业的劲头就会更大。”
“技术、资金、劳动力、风险,是制约我们的4大难题。”刘安荣说,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产业,盼望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大力度精准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