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富兴村:又白又嫩又苗条 有机丝瓜土种造
2021-08-22 07:10:27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邢玲] [责编:姚帅] 字体:【

今年5月初,富兴村村民为新长出的丝瓜吊“生长助力器”。(资料照片)唐毅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邢玲 通讯员 唐毅

【村情概貌】

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富兴村地处资水、沅水交汇处,2016年由原忠义村、同乐村合并而成,总人口3396人,现有生态农庄、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该村先后获评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科技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

【现场见闻】

家门前有土,土里种丝瓜,丝瓜开出黄花……农家小美景,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富兴村村民胡建芳早在10多年前就拥有了。胡建芳和120多户村民一道,开辟近1000亩地种丝瓜,10多年来,将一条原本恣意攀爬在农家小院的普通丝瓜,精心培育成了“富兴瓜”。

2020年,胡建芳等瓜农加入的资阳区甘溪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产值超1000万元,其中丝瓜收入占六成。

土丝瓜却是“抢手货”

8月17日,在胡建芳家的丝瓜地里,记者看到,那排排竹架上垂下的丝瓜帘,条条长得白白嫩嫩,浑身毛茸茸的,比起那满是青色疙瘩的丝瓜,颜值高了不少。“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幼美’么?”记者打趣道。

村党总支书记龚卫飞说:“我们这是地地道道的土丝瓜。”

原来,富兴村瓜农种植的丝瓜品种,是自留的土种丝瓜。“我们的这种长白丝瓜,皮薄肉厚、汁多味甜,还有清热解毒养颜的功效呢。”甘溪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庄梦如数着长白丝瓜的优点。

种是土种,种的方法也是土方法。庄梦如将丝瓜地里的“土”态一一给记者展示:为了让丝瓜藤蔓光照均匀,瓜农为它们搭起方方正正的架子,让它们沿着藤架均匀攀爬;为了防止瓜藤密布老化,瓜农定期修藤疏蔓,既让丝瓜通风透光,又让老藤长出新蔓,形成一轮又一轮结瓜潮;为了让丝瓜原生态、纯绿色,坚决不用化肥、不洒农药……说到兴起处,庄梦如递过自己的手机,给记者翻看他保存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等照片。他自信地说:“富兴村的长白丝瓜,只管放心吃。”

正在丝瓜架下修剪藤蔓的胡建芳闻言,拉着记者往丝瓜架下钻。她丈夫何梅轩会意,用锄头拨拉几下,翻出肥料的踪迹:“你看,我家丝瓜地施的都是鸡粪、鸭粪等农家肥。”

长白丝瓜并不长。“短短的、圆圆的,也不直。”龚卫飞随手摘下一根自然生长的丝瓜,露出它原本的模样。但市场上卖的长白丝瓜为何身段匀称、长度适中呢?胡建芳亮出她的丝瓜“生长助力器”:一个装着土的小塑料袋。“丝瓜长出来两三天,我们就在瓜蒂上挂上这个。它能帮丝瓜长得又直又长,好削皮还好看。”她说。

好看又好吃的长白丝瓜,自然受消费者喜爱。庄梦如介绍,即便价格比其他丝瓜平均每公斤高1元,长白丝瓜仍然抢手得很。“前几天有人联系我,他想搞一批丝瓜发到上海去,我没搭起(益阳方言‘理睬’之意)他——本地都供应不过来呢!”庄梦如一脸“傲娇”。

小丝瓜也有大“钱景”

凭借种丝瓜,胡建芳夫妇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最开始,他们家可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村党总支书记龚卫飞说,早些年,拉扯着3个小孩的胡建芳夫妇,住的房一到雨天就成“水帘洞”,窗户蒙了几层塑料来挡风。“孩子们想吃一顿肉,只能日夜盼着家里来客人,别提有多苦了。”想起过去的日子,胡建芳连连摇头。

但现在,仅凭6亩地丝瓜,以及间种些莴笋、菜薹等蔬菜,夫妻俩一年收入超12万元。家里建起2层楼房,生活小康。当天早晨才送完一车丝瓜的何梅轩,兜里揣着一沓钞票:“这丝瓜,就是我们富兴人的‘富兴瓜’。”

长白丝瓜,也是沙头镇的“富兴瓜”。镇党委书记王晓强介绍,目前,沙头镇很多村庄种植丝瓜,全镇种植面积达32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丝瓜小镇”。

“为了让丝瓜结出更多、更大的‘果子’,我们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起农副产品展销厅和冷库。”龚卫飞说着,将记者引到不远处一幢黄顶白墙乡间小屋前。这间小屋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下个月就将摆满富兴村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供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选购。另一边,一栋仓储能力达1200吨的冷库也已完工。“投入使用后,村民可免费储存果蔬,既能延长果蔬保鲜时间,又能错季销售,增加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现场管理负责人吴有功说。

这让胡建芳眼睛一亮:“那我家的丝瓜能卖更多的钱了!”

让丝瓜卖更多钱,村里想的办法不止这一个。近段时间,龚卫飞、庄梦如等人,在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乡村振兴公益人士艾立华指引下,开始发掘丝瓜汁、丝瓜络的商用价值,并与几个化妆品生产商、药材经销商取得联系。“未来,丝瓜一定能帮我们赚更多的钱。”龚卫飞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精细出效益

邢玲

“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是我们长白丝瓜长盛不衰的秘诀。”采访中,庄梦如的这句话,让记者颇为诧异。

记者长期做农业农村报道,见过太多现代新型农业的模样:温室、无人机、田间传感器……职业农民定位定时定量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规模越大,赚钱越多。

而富兴村的瓜农,一家一户、几亩瓜地,从丝瓜苗下泥那刻起,一点一滴、精细管理。富兴村丝瓜的价格因此比其他品种高,产量也高出30%。

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一文中说:“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尽管世事更迭、科技进步,精耕细作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化,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内核没有变化。即便到了现代农业时代,精耕细作也应该是不忘初心的坚守、一如既往的追求。

精细管理,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也是一个瓜农从一亩地里刨出一二十亩地产出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