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天当被,地当床,硒土长菜好品相——新田县中山街道东升村见闻
2021-08-21 06:59:18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戴蓉] 字体:【

8月11日,新田县中山街道东升村,郁郁葱葱的山林、生机勃勃的菜田、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勾画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钟伟锋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柯沣

通讯员 陈程 黄葵

【村情概貌】

东升村地处新田县秀峰山南麓,金陵水库下游,四面环山,土壤天然富硒,种出的蔬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在粤港澳市场深受欢迎。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将东升村打造成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之一,成为贫困山区产业成就小康的“东升模式”。目前,该村实现各种富硒蔬菜年产量1万余吨,平均每亩年产值突破2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心乡村示范村、农村养老服务示范点以及永州市卫生示范村。

【现场见闻】

抬头望山郁郁葱葱,低头看田满眼尽绿,新式小楼鳞次栉比,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让人陶醉。8月16日,记者走进新田县中山街道东升村,村民正顶着烈日采收豆角、茄子等时令蔬菜。临近中午,村民陆续将采摘好的蔬菜运往村里的加工厂。“经过加工厂分拣、包装后,第二天早上,这些蔬菜就能出现在香港市场。”村党支部书记、新田东升农场经理刘道忠介绍。

库曰金陵,场曰东升,有机菜名头叫响

烈日当空,30多名村民一字排开,在长出半尺高的豆角苗地里开沟施肥。

村民脚下的“冷浸田”,曾被大家称为“三难地”,即难种、难管、难有收成。“祖祖辈辈吃不饱,就靠卖点柴和草。”穷,曾经是东升村的代名词。

2000年开始,刘道忠带领村民甩开膀子种蔬菜。2008年,东升村在本村及周边村流转土地6500余亩,建成新田东升农场,走上蔬菜种植产业化道路。

“我们的蔬菜纯生态种植,天当被地当床,吃的是有机肥,喝的是洁净水,品相好、口感佳、营养价值高,自然供不应求。”刘道忠笑道,“如今的‘三难地’,种出了‘致富菜’,已变成‘聚宝盆’。”

牛皮可不是随便吹的。菜地灌溉用水引自储水量4700余万立方米的金陵水库,富含硒、含水量充足的“冷浸田”,恰恰是适合蔬菜生长的“黄金宝地”。村子四周群山环绕,到了冬季,冷空气被大山阻隔在外,气温特别适合蔬菜生长。与其他蔬菜基地不同,东升村一年四季都有富硒有机蔬菜投放市场,淡季不淡。

“一年365天,连除夕夜都得照常出货。”刘道忠介绍,现在新田东升农场的富硒有机蔬菜90%左右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2019年,新田东升农场被认定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之一。

“刘四清24斤、段金娥21斤……”上午10时许,村民提筐挎篮,纷纷从人头多高的豆角丛中钻出来,女工组小组长陈士青忙着过秤。一旁陪同采访的东升农场加工厂文员刘小青告诉记者,村民刘四清今年已52岁,在农场务工每月有2400元左右的收入。

陪记者参观完菜地,刘小青匆匆忙忙赶回加工厂出货。出完一批货,她打开手机微信,翻开一张张晒在朋友圈的家乡照片。今年48岁的她曾在步步高集团工作,2018年做到区域经理,管理着6家门店,2019年下半年辞职回乡。

“职场顺风顺水,为什么要回家?”记者问。“家乡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吸引了我。”她感慨,“近3年,和我一样回村发展的中青年人就有60多人。”

古木三千,青山作伴,生态村谋划长远

沿着新修的宽阔村道,走到村后秀峰山脚下。山坡上,几株三四人才能合抱的苍松虬劲挺拔,傲然屹立,像卫兵守护着这一方山水。周围,成片的古松、古樟、古杉等,围成天然绿色屏障。

“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近3000株。”刘道忠介绍,为了保护这些“宝贝”,村民们经受住了前后两次诱惑。2014年,有位香港企业家愿以1万元一株购1000株,价格令人怦然心动。“再高的价也不能卖。”村民们的坚持,将古树“挽救”下来。

“东升农场还承包了村子周围6000多亩山地,签了30年承包合同。”刘道忠说。

“山上又不能种菜,承包山地干什么?”记者问。

“用来打造生态公园,更利于保护好古树、保护好生态,也更有利于种出高品质蔬菜。”刘道忠微微一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0年后,即使村里不种菜了,乡亲们也能享受到青山绿水好“钱”景。现在,村里在筹建9公里自行车游道、16公里登山游步道,已报送有关部门审批。

村里,一栋栋小楼整齐排列,水泥路串珠成链。村里曾两次请来专家量身定制建设规划,新建房“统一排列、统一朝向、统一楼层”,家家户户门前都规划了停车位,每40户还统一规划了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大停车场,村民活动中心、养老院等也应有尽有。

现在村里90%以上的家庭建起了小楼房,昔日“山旮旯”变成“幸福村”,村民们过上了红火日子。

走进村部附近一栋3层小楼,男主人彭友元正坐在大厅沙发上看电视。“爷爷,抱抱。”孙子、孙女争着爬上膝头,其乐融融。

今年55岁的彭友元是东升农场的“元老”,2006年就开始在农场做事,现专业开耕田机。“一个月只要做20来天事,平均每月有3000来元工资;家里2.4亩地都流转给了农场,一年收益1200元。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很满足!”他笑呵呵地说。

如今,东升村186户村民,像彭友元这样常年在东升农场务工的就有200多人。

村头,几栋新建筑拔地而起。“这是为东升农场总部修建的。”刘道忠说,村里环境优美前景好,东升农场总部年底将从广州番禺搬迁到东升村,届时农场就业岗位预计能增加到2000个左右,将进一步加快东升村和周边村乡村振兴步伐。

记者手记

好生态铺就小康路

王柯沣

东升村山清水秀,土壤富硒,但长时间村民守着“金山银山”过着苦日子。

东升村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种植,成为永州市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之一。村民获得了稳定收入,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日子好过了,村民心里跟明镜似的:好山好水种出好菜,不守护好环境,东升村的蔬菜就会没了“灵魂”。东升村奔小康,仰仗的就是村里的好山好水。因此,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要像宝贝一样守护着,古树收购价再高,一棵都不能卖。

东升村还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打造成生态公园,将东升农场总部搬迁到村里。生态基础好,产业后劲足,东升村就像其村名一样,如旭日东升,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广。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8月21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