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如何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2021-08-12 07:27:46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戴蓉] 字体:【

导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如何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切实加强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工作

燕道成 刘翔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以意识形态引导为主要目标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湖南正全力以赴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领域的新挑战,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效力,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网络舆论环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把准方向引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关乎党的前途命运、社会的长治久安,须精准把握其大方向。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引领,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偏航、不偏向。

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围绕全省中心工作,以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为主要抓手,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把推进“三高四新”战略的举措宣传好,把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发展成效传播好,把聚民心暖人心的先进事迹讲述好,让主流意识形态起到“定盘星”作用。

压紧压实领导责任。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掌握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增强话语引导,夯实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

意识形态较量的本质是话语权的争夺,其实质不仅仅是理论之争、观念之争,更是道路之争、前途之争、命运之争。政府部门须抓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彰显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真理力量。

巧用“网言网语”,增强感染力。政府部门在宣传政策主张时应积极更新话语体系,着力摒弃“自说自话”和“模式化”表达方式,善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拉家常、讲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家方针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好“湖南故事”,提升说服力。以“传媒湘军”为基础,选取一批理论知识深厚、道德品质优良、深受群众喜爱的专家学者与公众人物作为“舆论引领者”,打造意识形态引导智库,鼓励他们改进叙事技巧,增强公众认同感,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

开拓“前沿阵地”,强化传播力。拓展社区、农村等基层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引导教育,积极传播先进人物事迹和社会主流价值。

提升技术引导,防范网络意识形态新风险

数据信息庞杂是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应主动学习大数据相关技术,将其应用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去。

精准使用大数据分析。联合社会、企业、学校等多方力量,打造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信息样本统计,定期对群众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捕捉,在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中有针对性地设置议程,强化引导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认真做好网络舆情研判。对网络平台开展大数据监测,对舆情数据反映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判,并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提升舆情管控能力。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通过网络问政、大数据收集等方式倾听民意,及时发布与回应相关信息。当前我省已建立“问政湖南”“百姓呼声”“消费维权”等多个网络问政与投诉平台,接下来应进一步强化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这条底线。

突出机制引导,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新体系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机制,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和引导效用。

持续优化治理模式。加快传统的一元管理模式向“一元主导、多元参与”治理模式转变,在坚持政府主导前提下,鼓励社会机构、组织、群众等多方参与治理过程,形成强劲的治理合力。

积极完善机制建设。建立全省一体化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制度,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联防联控联动,重点提升县(市区)一级舆情反应速度与处理能力。建立快速高效的网络辟谣联动机制,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

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在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人才成长体系基础上,选优配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技术能力精良、思维眼界开阔、反应速度敏捷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湘军”。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内参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社会舆情监测与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着力“五个融入”,完善企业纪检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

李光辉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将测评结果纳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结合当前国有企业实际,着力“五个融入”,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求纳入企业纪检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对推动我省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应、践行 “三高四新”战略具有积极作用。

融入政治建设,强化全方位政治监督,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和维护党的领导,是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最根本最核心的职能。为此,要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通过督促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等,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国有企业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要通过严格有效监督,督促领导班子成员担当好“三高四新”战略的践行者与推进者。

融入制度流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党治党、推进治理的重要方式。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企业制度流程中,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一是健全党委主体责任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督促各级党委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健全纪检监督责任体系。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用好“四种形态”,实现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体系。把纪检监察贯穿在企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融入运行监控,防范市场风险,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生产经营的实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瞬息多变的市场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运营监控中,善于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一是盯住关键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设立履职红线,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实行廉洁保证金制度和廉洁情况报告制度。对企业选拔任用干部进行廉洁审查,把好入口关。敏感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和亲属回避制度。二是盯住关键事。针对重大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一把手”末尾表态制度》;针对重点领域,开展集中巡察和专项审计,做到严肃追责,抓好落实整改。三是盯住关键环节。对关键敏感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将传统流程审计转变为审计监督,组织实施专项整改。在建设工程管理上建立合理制衡机制,实行技改工程“集中管理、权力分散”模式。在项目招(议)标管理上完善监督机制,做到全程监督。

融入廉洁文化,增强思想自觉,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发展。廉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增强全员思想自觉。一是坚定反腐败斗争必胜信心。中国特色反腐败的道路选择、理论支持、制度创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建立在现实国情基础之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取得反腐败的最后胜利。二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职工群众,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职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是培育清正廉明的廉洁文化。面向全员全方位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让廉洁文化建设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向“广场”,发挥文化强大的“软”约束功能,形成知耻、敬畏、止腐的行动自觉。

融入绩效考核,实现刚性操作,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从“软约束”转变为“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后,须坚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化虚为实。一是纳入企业党群工作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标准、量化指标、考评频率、奖惩机制;二是纳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明确由企业纪检部门实施考核,增强执行的严肃性;三是纳入企业领导干部个人履责考核体系与年度综合绩效考评,与职务升降、绩效年薪紧密挂钩。

(作者系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以新时代文艺精品促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张永涛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文艺作品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动鲜活的载体,优秀的文艺作品通过角色的表征、场景的渲染、情节的表现等,能够有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依托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通过新时代文艺精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潇湘热土大有可为。

强化文艺人才培养,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夯基

通过专业、课程、实践平台等强化文艺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夯实文艺精品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打造高水平文艺师资队伍。应充分运用我省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相关高校文艺专业建设,科学设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文艺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文艺人才精神血脉;加强文艺人才培训,将湖湘文艺人才及文艺师资“送出去”培训深造,助其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加大文艺人才引进力度,出台配套措施招揽人才、聚集人才、识才用才、重才爱才,打造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文艺人才梯队。

推动文艺精品融入课程思政。应努力建设好现有思政课程,开创“思政+文艺”课程新模式,打造省级、国家级精品文艺思政课程,让思政课有趣有味;努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邀请知名艺术家走进课堂以艺术语言授课,将音乐演奏、舞台表演搬上课堂,通过“剧场里的思政课”“音乐中的思政课”,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搭建文艺实践创新平台。应结合“四史”教育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观见习、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寓教于理、寓教于行;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推动师生常态化参与文艺创作实践活动,参与文艺精品的感知、解读和创作,感受文艺精品的魅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入脑、入心、入行。

深耕文艺精品创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添能

立足湖湘大地创作更多文艺精品,灵活嵌入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聚焦百年党史,创作党的历史故事精品。着眼党的百年历史和湖湘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和湖南故事,善于用小镜头、小切口讲好大人物、大故事,用文艺精品构建联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汇聚新时代接力奋进的磅礴力量,让大家知来处、明方向,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伟人故里,创作伟人成长故事精品。湖南是新中国众多开国元勋的故里,是红色文化的沃土。应聚焦湖湘红色景点和红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还原历史影像等方式,追寻伟人成长历程、挖掘伟人榜样力量,在此基础上创作文艺精品,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聚焦时代主题,创作湖湘发展故事精品。聚焦湖南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优秀事迹,展现可歌可泣的扶贫壮举、日新月异的美丽乡村画卷;聚焦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挖掘湖湘大地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成果,创作出彰显湖湘才俊敢为人先、上下求索、继往开来等优秀精神品质的精品力作,激发湖湘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创新作品传播路径,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效

让文艺精品切实发挥作用、助力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做好文艺精品的传播。

一方面,让文艺精品“喜闻乐见”。应依托潇湘影视、华谊电影小镇、芒果TV等平台,将优秀文艺作品转化为传播范围更广、受众群体更大的广播、影视产品,并将视听作品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让民众从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中领悟民族和时代精神、增强成长和前行动力。

另一方面,让文艺精品“随处可见”。既要创作更多优秀的音乐剧、舞台剧以及音乐作品、美术作品、雕塑作品,也要借助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文艺精品的推广传播,同时强化融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常态化开展文艺精品创作与鉴赏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强化民众对文艺精品所蕴含优秀文化的情感认同与自觉践行。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活力

艾楚君 曹鹏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坚持守正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实现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传家宝”,凝聚共识、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活力,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高举旗帜,强化思想引领。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未来。当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交织激荡、“三期叠加”影响不断深化、多种思潮碰撞交锋、社会热点层出不穷等客观现实都会以观念的形式波及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廓清思想迷雾、强化思想引领,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紧紧围绕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引领人民群众回应现实问题、避免认识误区、矫正价值偏差、解答思想困惑、解除精神迷茫。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统一思想认识,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偏方向、不改本色。

加强领导,凝聚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当前,新技术催生的新兴职业不断出现,人们的主体利益需求多样化、价值诉求多元化、参与社会事务与公共管理的形式更加多样。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使其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二是推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日常事务、资源开发、文化建设等全过程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不同类型和各类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同频共振、和谐共生的局面,使人们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三是壮大主流舆论,统筹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各级各类媒体中,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守正创新,转换话语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其话语体系是工作内容的载体,也是工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体系须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心理接受特点和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路径和方法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一是实现理论的大众化、时代化表达。对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进行多维解读,用大众化方式向人们进行传播和阐释;充分利用短视频、微电影、网络平台等进行理论宣讲,使创新理论在现代语境下更好释放真理的力量。二是深化拓展群众性主题实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适应人民群众思想上、精神上的需求特点,深化、拓展和创新群众性主题实践,升华人们的价值认知、情感体验,感受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发挥礼仪制度的教化作用,丰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积极挖掘、宣传全社会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讲好不同时期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建立和完善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把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筑牢思政教育阵地

王利元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育人事业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来源和实践基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背景下,学习空间的位移、校企文化的差异、评价标准的不同,让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出现一些“盲区”:课内紧、课外松,校内严、校外宽,学习期间有人管、实习期间无人管的问题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战、只顾一摊”的思想。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和企业都须承担起主体责任,应构建职业院校和企业双主体动力机制,坚持把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校企合作全过程。

双轮驱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主体”。推进校企协同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手段,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尤其是强化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校企合作双方相关人员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建立跨单位、跨部门运行机制,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校企合作全过程。二是完善大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的学习资源优势和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学生管理规范,协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建立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基地。选择发展潜力大、实力强、文化气息浓厚的优秀企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用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企业文化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同频共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课堂”。校企双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既要抓好学校上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也要抓好企业这个“第二课堂”。一是强化教学互动。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方面,把思政课搬到车间去,打造入脑、入心的“金课”,把企业变成“实习+教学”的校外教学点;另一方面,把企业需求及时转化为学校育人标准和方案,让学校成为员工“学习+提升”的企外培训基地。二是推动文化互融。注重校企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搭建校企文化融合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党支部共建、专业技能比赛、校企文化双向交流等活动,利用校园媒介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营造企业化氛围。三是实现标准互通。研究并建立具有校企特色的考评体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标、设计完善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结果运用多样化,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一同对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企业实习表现、综合表现等作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发展学生党员、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指标。

交互育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两股力量”。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股力量,需要结合各自特点优势,进行交互式育人。一是让企业骨干走进学校。邀请企业骨干走进学校,对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职业道德、行业准则等方面培训。大力鼓励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员工走上讲台,通过座谈、报告等形式,让师生面对面感受和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二是让学校教师走进企业。定期选派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精神、感受企业氛围、体验职业环境、丰富实践经验,并搜集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从而让教师更像师傅,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三是开展“现场教育+场外指导”双向教育。对企业实训学生相对集中的,可安排思政课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对企业实训学生较为零散的,可指定专门的思政课教师和企业师傅点对点开展场外教育指导,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作者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