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退役军人、攸县泥脚巷村党总支书记吴建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梁可庭
通讯员 李冰梓
8月2日,烈日炎炎,株洲攸县江桥街道泥脚巷村的秧田里,一排排整齐的秧苗青翠欲滴,几位村民配合着插秧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移栽、摆秧、挑秧等工作。
如今的泥脚巷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城郊村,它在4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全县村级产业示范村、集体经济示范村。乡村蝶变的背后,离不开致富带头人——村党总支书记吴建湘。
1991年12月,吴建湘应征入伍,在福建度过了12年军旅生涯。2003年12月,退伍回乡后的吴建湘经过商、跑过运输,最后选择干起农民的老本行——种粮。
2009年,吴建湘创办水稻种植合作社,准备大干一场,不料却连续两年亏损。村民们出于好心,纷纷劝他放弃,但吴建湘谢绝了。
“部队教会我的就是不怕输、不怕苦,要有毅力才能打胜仗。”吴建湘分析,失败原因在于种植规模太大、劳作效率不高,如何才能解决呢?思索许久后,他坐上火车,前往长沙、杭州、南京等地,决定去大城市的农村学习先进经验,寻找破题之法。
2011年秋天,村里有了“大新闻”——离乡多日的吴建湘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台“大家伙”,成为攸县第一个采用插秧机种植的农户。
“那机器有用吗,不会是被骗了吧?”“都亏了10万块了,还花钱折腾。”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他们并不知道,除了插秧机外,吴建湘还带回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系统化等一系列先进理念和知识。
吴建湘将所学用于实践,使田里的水稻得到丰收,合作社终于扭亏为盈。经过几年努力,产业规模越做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他开起了公司,也收获了诸多荣誉,连续3年被评为攸县“种粮大户”,2012年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我走出了一条可以致富的路子,要把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全村富才是真正的富。”2017年3月,泥脚巷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吴建湘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为了一心一意服务家乡,他辞去了攸县百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借助自己种粮的优势和特长,他带领村里的党员组长,以村集体和党员组长入股的模式,准备成立攸县泥脚巷村惠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村里即将成立股份制农业公司,大伙都很期待,然而一听到需要投钱入股,村民们一时间有点迟疑。吴建湘意识到,要把公司开起来,首先得获得村民们的信任,于是,他带头入股,并动员村干部和党员组长入股,不遗余力地做村民们思想工作,终于把公司顺利开了起来。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高档优质稻种植,有机大米生产加工,增加粮食附加值。
在吴建湘的带领下,2018年,公司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种农业生产机械设备,从播种到收割,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这一年,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他们尝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甜头,生产积极性高涨。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28人脱贫致富,累计发放扶贫资金20多万元,被江桥街道指定为产业扶贫基地。
如今,公司已注册“泥脚巷”农产品商标,并建设了500平方米烘干中心、600平方米的集中育供秧中心、日产60吨大米生产成套设备,经过三年的运转,流转土地面积达4000余亩,年经济效益纯收入约120万元。
12年的军旅生涯,早已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融进了吴建湘的血液里。集体经济发展、基层党建工作、防疫宣传排查等……这几年,吴建湘忙得不可开交,村民们亲切地称他“陀螺书记”。
“过去我们只能自己种种田,现在光是工资收入,每年我就能收入好几万,这可都要感谢吴书记哩!”泥脚巷村杨梅塘组组长吴文乃是当初第一个入股泥脚巷村惠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村民,如今他不仅成为了公司的股东,还在公司上班,每年工资收入近5万元。
“大家选我当书记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和信任。”吴建湘告诉记者,他正在尝试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机制,带领村民们走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