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高水长湘藏情
——湖南对口援藏27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孟姣燕
轻纱般的薄雾浮起在翠谷之间,仿佛一条圣洁的哈达。
7月30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海拔近4000米的雨后山谷,柏油小道干净整洁,崭新的藏式民居炊烟袅袅。
“新房舒适宽敞,村里办起民宿,我做藏菜川菜,日子越来越好了。”32岁的索朗德一早起来备餐,招待游人,笑容如眼前的日拉雪山一样明亮。
玉麦,这个曾被称为“三人乡”、一年里半年封山的“孤岛”,变了模样。
玉麦面貌之变,山南发展之变,折射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社会事业伟大飞跃。
1995年以来,湖南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安排,科学援藏、精准援藏、务实援藏,与山南人民团结在一起、奋战在一起、幸福在一起,共同谱写了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壮美篇章!
“湖之南”牵手“山之南”
山南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平均海拔3700米,12个县区散落山川峡谷。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安排,从1995年开始,湖南对口支援山南市,长沙、株洲、岳阳、常德4市分别对口援助山南贡嘎、扎囊、桑日、隆子4县。
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记“中央所托”、聚焦“西藏所需”、竭尽“湖南所能”,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携手兄弟省份为雪域高原增添生机勃勃新气象。
湖南连续多年派出由省领导率队的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援藏工作队成立前线指挥部……全省“一盘棋”,前后方协同作战,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了强大援藏合力。
27年弹指一挥间,9批湖南援藏干部与各行业专业人才共1000多人,登上雪域高原,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留下了“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动人故事,诠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
从第四批干到第六批,华学健连续3届援藏。他3次昏倒在抗雪救灾现场,先后资助10多个藏区贫困孩子上学,带领大伙儿彻底改变了隆子县贫穷落后的面貌。
第七批援藏干部覃歇民,3年干完又义无反顾留下来加入第八批队伍。一次突发肺水肿,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送来半小时,可能就救不回了……
在援藏干部内心深处,早已认定——“我是山南人!” 提起他们,藏族同胞都竖起大拇指:毛主席家乡派来的干部“呀咕嘟”(藏语:好)。
从谋生存到谋幸福
夜晚的山南市,湖南大道上车辆穿梭,霓虹洒入雅砻河,如诗如画。
怎能想象,以前,一条几百米长的街道,两旁散落着一些低矮的房子,就是山南市的全貌。
湖南援藏以来,湖南大道、三湘大道、山南体育场、新闻大厦、湘江医院、湘雅广场、客运中心、雅砻文化博物馆、地区高级中学综合教学楼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拔地而起,到处可见湖南印记。
在山南脱贫攻坚硬仗中,湖南力量同样功不可没。
青稞是雅砻大地赐给农人的最好礼物。湖南援藏把青稞增产作为产业发展、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袁隆平院士生前根据青稞种植特点,提出粉垄栽培新技术,每年派出科研团队进藏指导。青稞实现增产20%。
贡嘎县蜜源植物分布极其广泛,适宜发展养蜂业。湖南援藏开展养蜂技能培训,“最美支边人物”伍国强带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养蜂能手,蜂蜜质高量提,造福西藏蜂农。
贡嘎县高原蜂蜜生产基地投产;隆子县引资3.5亿元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桑日县瞄准葡萄种植酿造,打造万亩葡萄基地;扎囊县发展果蔬种植、文化旅游……立足山南资源禀赋,湖南援藏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同时,推动“藏品入湘”,开展“百家湘企入藏”精准招商,大大激活了援藏力量和市场力量,推动输血援藏向造血援藏转变。
产业茁壮成长,深刻改变了农牧民的命运。2018年,湖南对口支援的4个县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山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4元,是1994年的16.5倍。
“终于告别了苦日子,心里特别美。”在桑日县桑日镇葡萄基地就业的梁杰说,湖南支援讲方法、接地气,幸福生活有奔头。
对幸福感受更深的,是扎囊县阿扎乡村民卓玛曲吉。
该县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这个面积近万亩的生态扶贫项目建成后,周边群众享受到了保护生态带来的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西藏考察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卓玛曲吉说,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还让家乡更绿了。
山南是西藏生态屏障的重点区域。湖南生态援藏“三部曲”,提升了山南生态环境系统造血能力。湖南正加大生态援藏力度,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天翻地覆慨而慷,更宏伟的画卷徐徐展开。
“27年来,湖南累计投入援藏资金和物资约20亿元,建设项目400余个,牢牢把握80%的资金投向基层和民生的底线。”省发改委湘西地区开发和对口支援处负责人介绍,湖南省“十四五”援藏规划已编制完成,今年围绕智力援藏、产业援藏、保障民生、交往交流等重点,规划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约1.33亿元,为山南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格桑花芙蓉花竞相绽放
隆子县玉麦乡地处西藏边陲。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只有桑杰曲巴和他的两个女儿卓嘎、央宗一户人家。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希望她们继续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牢记殷殷嘱托,湖南与山南一道建设好玉麦,推进6个边境小康村建设,坚定不移稳疆固边。
2018年,总投资1.2亿元、湖南建工集团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玉麦“幸福美丽边境小康示范乡”项目建成,漏雨的石头房子变轻钢藏式民居。如今,玉麦常住人口达到56户,面貌焕然一新,祖国边疆一颗璀璨明珠冉冉升起。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教育援藏,我省探索“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培育、全方位结对”的“三全”教育模式,开办长沙望城一中山南高中代培班、湖南一师西藏山南师范班,对口支援山南三小,建立从小学到本科各层次的学生培育体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山南师范班实施“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以来,为西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小学全科型教师。
湖南组团援藏山南市三小,开展师徒结对、全员教研。援藏教师李想与山南三小教师米玛卓玛结为师徒后,米玛卓玛专业素养提升,对教学有自信了,在全市青年教师学科竞赛中荣获英语组第一名。
医疗援藏,引进湖南省人民医院等重点医院,结对帮扶山南市藏医医院。组团式医疗援藏以来,帮助山南成功创建1所三甲医院、3所二甲医院。援藏医疗专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3项,其中38项填补了西藏医疗技术空白。
湖南在教育、医疗等援藏项目上力度逐年加大,既“请进来”,又“走出去”,不仅促进了山南经济社会发展,激活了山南干部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也拉近了各民族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党政代表团互访考察,各行业人才学习交流,开展湖南人游山南等活动……27年来,两地组织交往交流达300多批次4000余人次,湘藏各族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共鸣、文化上的认同、感情上的交融不断升华。
芙蓉花,格桑花,花开并蒂湘藏缘。
“山南是西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藏文化之美令人惊艳!”中国西藏雅砻文化旅游节在山南和湖南两地举办以来,越来越多湖南投资商和市民游客对山南充满向往。
来湘参加交流活动的山南市乃东区文化馆馆长平措桑珠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的种子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与采写:龚杰媛 刘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