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图 > 新闻 > 正文
湘潭市:网红村的“不为”与“有为”
2021-07-30 12:53:40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唐煜斯] 字体:【

网红村的“不为”与“有为”——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七星村见闻

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七星村。 罗韬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婷

【村情概貌】

七星村地处湘潭市东北角,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金三角”地带,自然环境优美,交通区位优越,2016年由原马安村、原立新村合并而成,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00余人,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七星村曾获“中国十大乡建优秀探索奖”,获评“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文明村镇”。

【现场见闻】

地处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核心区的昭山镇七星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2017年春天,由七星村精心种植的近百亩油菜花首次开花。从芙蓉大道(岳塘段)放眼望去,犹如一片金色的花海,美不胜收。一位路人被这美景深深吸引,拿出手机拍照发在微信朋友圈,没想到引来网友竞相转发。当村支两委还在思考如何让七星村“出圈”时,她已随着这位路人“咔嚓”的快门声,走入大众视野。

7月27日,记者从湘潭市区出发,驱车10余公里到达七星村,聆听这座村庄在“不为”与“有为”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不为:与生态环保相悖,坚决拒绝

“七星村虽然因为一次偶然而出名,但她凭借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这实力,便是她的高颜值。”一见面,七星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宋建军打趣地对记者说。

走进村口,墙壁上由袁隆平院士题写的“醉美七星欢迎您”几个大字格外打眼。再往前,七星村逐渐露出了她的“真容”: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座座农家庭院古色古香,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七星村旅游宣传片里的第一句话便是:“在这里,赴一场青山绿水的盛会。”

“作为‘绿心’禁止开发区域,七星村山地多耕地少,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宋建军说,村里始终把保护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自觉不触碰生态高压线,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2015年开始,七星村从提质村落生态、保护民俗传统、引导产业发展、完善旅游设施等多方面着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伊始,村支两委就定下“五不”准则: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改直道路、不截断河道。遵循“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七星村邀请中国乡建院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并且落地实施。2年后,一个森林覆盖率达72%的原生态美丽村庄惊艳亮相。

顶着烈日,宋建军带领记者往村子深处走去。只见一条条乡村绿道依水而建,偶尔会从稻田里传出蛙鸣,从树枝上传来知了声。

走累了,记者在不远处一个酷似蚁穴的亭子下休息。

“这是新建的亭子吗?”被它奇特的外形吸引,记者忍不住问。

宋建军连连摆手:“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大拆大建。”他告诉记者,七星村在不改变原有地形风貌的前提下,将廊、亭、桥、堰、塔进行恢复和修缮,充分展示农耕文化中的牛、犁、石磨等元素,让艺术设计与景观农田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你瞧,这边还有好多田园风光景点呢!”顺着宋建军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只见耕牛广场、风车、浮桥、茅草屋等景点栩栩如生,游客络绎不绝,乐在其中。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没见过这么原生态的东西,有些农耕元素,我还不认识呢!”在长沙上大学的禹伊珊趁暑假和朋友慕名到七星村旅游,对这里的美景赞不绝口。

随着七星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自带“流量”的村子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

“对于项目,我们绝不会见钱就赚,生态保护是我们坚守的一条铁律。”宋建军介绍,村里先后拒绝了3个高能耗企业。因环保不达标,前些年七星村内2家企业被依法关停。“虽然损失了税收与就业,但与生态环保相悖的事情,我们坚决说‘不’。”宋建军坚定地说。

有为:共创共建,共享小康生活

“发展受到这么多制约,村民增收有什么办法呢?”记者问。

“别急,我带你到农户家瞧瞧!”正值中午,太阳“辣”得厉害,宋建军带记者来到一家名为“碧海蓝天”的农家菜馆。只见大坪里停满了车辆,不仅包厢早被预订一空,就连大厅也座无虚席。

“暑假期间一座难求!”正在厨房炒菜的老板尹真擦了把脸上的汗,一边忙活一边告诉记者,2016年,他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将自家庭院修饰一新,改成农庄。从此,一家人再也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一年收入就有数十万元。

见尹真太忙,记者不忍打扰。宋建军将记者带至农庄门口,指着一排排江南风格的民宿说:“这就是我们致富奔小康的法宝。”

2016年,七星村按照“一户一宅一设计”原则,对全村178栋民居实施改造,并以每栋6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偿,其余资金由村民自筹。

“刚开始,村民积极性不高,很多持观望态度。”宋建军说。村支两委反复做工作,通过党员带头和典型示范,终于让村民明白,修缮一新的青砖翘角楼,比老旧的农家民居更美观,也更易招揽生意。

站在尹真家的农庄门口一眼望去,一栋栋青砖碧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屋前是碧绿的稻田和静静流淌的小溪,屋后是茂密的树林和成群结队的鸟儿,令人醉在其中,流连忘返。现在,七星村30多家农庄、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家比服务、比品质,进入良性竞争轨道。

“有了美丽的田园风光、精致的民居房屋,村里的旅游业发展就按下了‘加速键’。”宋建军说,七星村抢抓发展机遇,成立合作社,将全村耕地全部流转,连片种植油葵、花卉、有机水稻和水果苗木。七星村还在山上种植金丝楠木、红榉等珍稀用材树种,引进多个生态休闲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的七星村,近3年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逾350万元。去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

像尹真一样,曾因家乡经济落后而远赴他乡谋生的七星村人,归家了。他们有的搞起了生态养殖,日均400公斤的赤松茸供不应求;有的租塘养鹅,成了农业大户……一幅“处处是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小康画面,在这个美丽的村庄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让美丽风光变成美丽经济

彭婷

一方面要保护“绿心”,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七星村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子?这些年,他们在“不为”与“有为”中给出了答案。

保护,不是不作为;发展,不是乱作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是七星村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奔向小康的必经之路。

七星村的发展,诠释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才能让美丽风光真正变成美丽经济,让绿色福利真正变成生态红利,让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三者相得益彰。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7月30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