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间搭起一座桥
2021-07-25 07:16:4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永华] [责编:姚茜琼] 字体:【

朱永华

浏阳市官桥镇苏故村,涧江河从千年古樟前蜿蜒流过。河水平缓清澈,两岸绿树成荫。这条过去在当地不起眼的小河,如今成了村民眼里的香饽饽——这些年,依托涧江河沿线的良好生态、秀美风光,村民们办起了民宿、农家乐、竹筏漂流等乡村旅游项目,在绿水青山中淘到了看得见的“金子”。据悉,村民年人均收入大幅提升,村集体年收入上百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形象概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这个理念,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建设是重要的一环。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绝非“有你无我”的“零和”对弈。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有相应的赢利模式作支撑。要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农村群众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是可以帮助农民致富的。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需要找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委托品”。各种生态要素只有先找到委托品,才能形成赢利模式。如今,这样的委托品在农村就是融入了生态要素的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服务,例如绿色有机食品和乡村旅游。

找到了绿色生态的“委托品”,就能激发乡村维护绿水青山的积极性,促使农民进一步呵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品质。官桥镇这几年的实践就是生动的案例。绿水青山,浓浓乡愁“委托”到了乡村旅游的门票上、特色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上。据了解,一家普通的农家乐年收入达几十万元;从事竹筏漂流的艄公一趟可以挣到70元,平均一天收入可达300元。当地农民看到了乡愁,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票子。认识上的改变,自然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持久动力。

现在,这个镇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建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了烤烟、花卉苗木、名优特新水果、无公害蔬菜等高效特色农业,形成了农业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农产品品牌。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村容整洁,道路通达,房前屋后处处花卉果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顺利切换、无障碍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