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曹茜茜
7月21日召开的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265个项目(团队、人选)受到表彰。浏览获奖项目名单,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防灾减灾等各个领域均有覆盖,足见湖南科研进展后劲之足、创新突破之快。
植根沃土,才会硕果累累。在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的当下,湖南厚植科研文化基因,为科研人员站上“舞台”夯实基础。近年来,从省政府设立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以最高规格奖励科研人员,到互联网岳麓峰会永久落户湖南,成为一张闪亮的科研创新名片;从印发《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措施》,为科技人员送上科技创新“大礼包”,到排忧解困、让科技人员心无旁骛专注研究……向上向善的氛围,催生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奖励,是对科研人员智力劳动价值的肯定。人是科研工作中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一环,湖南高质量发展背后,凝结着全省科研人员日复一日耕耘的汗水。罗安院士因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箴言,数十年致力于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攻克了一项项“卡脖子”关键技术;袁德义教授带领团队横跨大半个中国,历经10年完成了“板栗和锥栗种质创新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项目,创造了两个“富民果”。还有黎湘教授团队完成的“电磁波波前编码超衍射前视成像理论”项目、陈政清院士团队完成的“高耗能密度高临界速度永磁电涡流阻尼新技术与应用”项目等,科研攻关成果数不胜数,也来之不易。这些为科研事业鞠躬尽瘁的科研人员,值得、需要被讴歌、嘉奖。
科研人员越是甘于“板凳坐得十年冷”,国家和社会就越不应亏待他们。掌声之外,聚光灯还应投射到无数个榜上无名的“他们”身上。科研是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往往要有无数个默默无闻者的协作创新,才能促进一个科研计划的完成。因此,今年湖南加大了创新团队奖的奖励力度,正是传递不忘团队里更多“他们”的价值取向。这既是对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对科研团队中“无名之辈”的尊重。期待借着这次表彰,让全社会关注这群闪耀智慧光芒的“他们”,吸引更多人才叩响科研大门,助力湖南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7月23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