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国平夫妇放弃深圳“白领”的优渥待遇,回家乡当“羊倌”,使壶天石羊声名远播——
湘乡有壶天 石羊走山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佰龙
“想不通,不做‘白领’当‘羊倌’”“吃得苦,这辈子把十辈子的苦都吃了”“了不起,让壶天石羊有了名气”……7月15日,记者采访湘乡市翻江镇养羊人刘国平夫妇前,听到不少关于他们的议论。
翻江镇(壶天片区)九仙女山,片石林立,树木葱茏。记者翻山越岭,进入深山,耳边传来“咩咩”羊叫声。放眼望去,四肢短小、头型似狗的黑山羊,出现在远处悬崖峭壁上,啃食着石缝中的青草。“石羊两块蹄,爬山能上壁”,果然名不虚传。
拿着竹条牧羊的刘国平夫妇,言语像乡里人一样朴实。养羊前,刘国平夫妻俩都是“白领”,待遇优渥。刘国平在深圳一家通信企业做常务副总,年薪百万元。妻子余党清是深圳武警医院高级护理。
2008年,一则食品安全的新闻,让余党清萌生回家搞种养的想法。不久,夫妻俩决定回乡创业,承包村里1000多亩荒山,养殖翻江镇特产壶天石羊。
九仙女山坡高路险,上山依靠羊肠小道。刘国平请人修路,来人都说不敢挣这“要命”钱,拒绝上山。夫妻俩动员全家投工,开出一条2公里的裸石公路。刘国平自学拖拉机,像蚂蚁搬家一样,往山上运水泥、砖块,在半山腰搭羊舍。一次下山途中,刘国平驾驶的拖拉机刹车失灵,多亏他反应快,险些连人带车掉落山崖。当地政府支持他创业,帮他拓宽裸石路,修建水泥路。刘国平干劲更足了,在养羊的同时,种下500多亩油茶,附近村民跟着他干,靠采油茶增收不少。“他们两口子真吃得苦!”翻江镇党委书记吴群感叹。
2016年9月,亚洲(香港)农产品展举行,刘国平带着壶天石羊参展。当地厨师简单烹制后的石羊肉,被食客一抢而空。米其林餐厅评价壶天石羊肉质弹牙、味道鲜美,可与海南东山羊比肩。刘国平决定扩大壶天石羊养殖规模,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养羊。
次年春,一位“贵人”找上门来,此人名叫吴买生,是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研究沙子岭猪的权威专家。他对刘国平说:“我一辈子搞一头猪,你就一辈子搞一头羊。”吴买生要帮助刘国平,将壶天石羊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着手申报期间,刘国平在收集资料时惊讶地发现,从小吃到大的壶天石羊,在《湘乡县志》里有详细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壶天一带就在圈养石羊,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经三四年筹备,壶天石羊被农业农村部认可,今年6月被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湘潭继砂子岭猪、红菜薹、矮脚白、湘莲之后,又一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当地人笑称,湘潭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凑成“两荤(砂子岭猪、壶天石羊)两素(红菜薹、矮脚白)一汤(莲子羹)”。
拿到证书时,刘国平想去父亲的坟头看看,和父亲来一次时空对话。当初父亲强烈反对他回乡当“羊倌”,去世时都不肯原谅他。现在刘国平让壶天石羊声名远播,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相信九泉之下的父亲,会谅解我当初的选择。”刘国平说。
晚霞淡去,石羊归圈,九仙女山复归宁静。山涧一眼不干泉汩汩地冒着水花,传说此泉永不干涸,就像刘国平夫妇带给翻江镇乡民的财富一样。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7月2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