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红色潇湘 身边榜样丨耄耋不忘为国忙
2021-07-17 09:44:31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唐煜斯] 字体:【

耄耋不忘为国忙

——记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7月,深圳,风清云净。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和团队正忙着攻关,将这里的地热资源开发出来,高效利用。

何继善研究的是地球物理学,一门用物理原理去研究地球的学科。在自己深爱的祖国大地上,何继善不辞辛劳,潜心钻研,为国家的科教事业不懈奋斗。

“我已经88岁了,应该可以休息了,但国家培养了我,我有责任再做一些工作。”何继善说。今年“七一”前夕,他专门题了一幅字自勉:“吾虽耄耋,愿献绵薄。为国兴盛,加瓦添砖。激励后学,培育青年。”

“责任”“愿献绵薄”,读来短短几个字,付出的却是他自主研发中国电磁勘探装备技术、为新中国寻找“工业口粮”的一生。

1934年,何继善出生在浏阳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境困难,还没读完高中的他便去了湘东钨矿,一干就是4年。探矿的艰辛让他下定决心,寻找一条勘探地下宝藏的新路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努力,他以同等学力考上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就此深深扎根。

上世纪60年代,没有钱搞研究,他就把自己的衣裳当卖,用换的钱买来电子零件,研制出一台叫做“双频激电仪”的探矿仪器,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双频激电法”——将高低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通到地下,同时测量两种电流形成的电位,比较它们的振幅和相位,就能测出地下矿床的分布。

1986年,何继善在美国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宣讲这个新方法,“变频法之父”维特教授听了后,感叹说:“我们落后了,中国在这块超过了我们。”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莫里森也说,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中国的何继善是其中一个。

“仪器,是一种思想的结晶。任何一种仪器,都有它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方法,就必须要按照新的思想去设计仪器,这样才能够顺理成章地把研究做下去。”何继善告诉记者,“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我感到无比自豪。”

创立“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广域电磁法”……何继善相继提出一个个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重大理论方法。据不完全统计,由他发明的仪器装备找到的资源,累计价值超过数千亿元人民币。

潜心研究,也诚心善教。

何继善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任湖南省科协主席15年,他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教育宣讲200余场次,甚至有两年的宣讲材料是在轮椅上准备的。

2000年9月的一个晚上,何继善前往办公室为在外地举行的一场科普活动做准备,不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左脚严重骨折。当大家劝他取消外地之行时,他只说:“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那么多人的宝贵时间。”最终,大家找了一个大个子助手,把他背上飞机。

如今,尽管年事已高,但只要有中小学校请他去做科普报告,他从不拒绝。

从事高等教育60年,何继善培养了70多名博士和大批高层次中青年人才,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他还牵头成立了基金会,用于奖励师生,资助科研项目及社会公益活动。

老骥伏枥,不忘初心。何继善表示,他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将一切知识奉献给党和国家,实现自己“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庄严承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