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孟姣燕 通讯员 龚杰媛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意义上的镇!
在湖南,特色小镇是非镇非区的微型产业聚集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亮点、产业转型新动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空间。
7月9日,湖南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新增10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名单。
2018年,湖南启动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工作。至今,湖南特色产业小镇总数达到60个。2020年,50个特色产业小镇总产值超1600亿元,税收超35亿元,就业人数近60万。
这份亮闪闪的成绩单,展现出湖南特色小镇的“吸金”魅力。
湖南特色小镇“特”在哪里
湖南特色小镇有三类:工业、 农业、文旅小镇。
此次新增的10个特色产业小镇有哪些特色?
梳理名单,不难发现,它们有着小而美的共性,也有十足的特性。紧紧围绕产业做文章,聚焦行业细分门类,有的已是“单打冠军”——
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小镇,位于我省航空动力产业重点布局区,形成了以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长沙县种业小镇,是全省主要水稻、蔬菜制种基地,拥有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1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达9.5亿元;
安化县东坪文旅小镇,有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黑茶之都”,打造茶旅文化康养融合发展特色新业态。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它是1至5平方公里范围内,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聚集区。”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陈春龙介绍,当然,特色小镇有空间概念,下一步将会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优化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总体空间布局。
湖南特色小镇凭什么“吸金”
3年来,特色小镇何以拔节生长?
一是自身资源禀赋好。
特色小镇遴选很严格。我省在严守国家提出的用地、生态等底线的情况下,设立评价标准,有定性要求、也有定量要求。
比如,农业小镇提出要符合“五有五好”标准,对规划、规模、龙头企业、三产融合、镇域环境都有指标要求。也就是说,选拔时既考虑当下有基因,也考虑未来有空间。特色小镇建立在深厚的资源禀赋上,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不是拔苗助长。
二是政策和市场形成合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出台《湖南省支持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的政策意见(2019—2021年)》,对认定的小镇在资金安排、项目建设上分别给予支持。
省里给“帽子”,做好“引导员”“服务员”;地方围绕县域经济也在想尽办法,都在挖潜。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的创业热情非常高。
永顺县芙蓉镇,引入市场化运作主体华夏投资集团,启动一批建设项目;
华容县芥菜小镇,过去多为散户种植,不成规模。重点打造特色小镇以来,按“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基地板块”的模式,就地构建生产、加工、运输、营销等全链条产业化体系,产业不仅实现规模发展,还持续稳定保证了农民收益。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特色小镇产生集聚效应,带来更多的投资、消费,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老百姓增收。“吸金”秘籍正是:小空间大发展,小载体大平台。
特色小镇建设,产业为“根”、特色为“魂”
放眼国内外,特色小镇火热的有,凉凉的也有。
发展特色小镇必须强调产业为“根”、特色为“魂”。
我省业内专家认为,打造特色小镇应有长远眼光,要有做成“百年工程”的气魄,避免急功近利、过度商业化。国内外成功的特色小镇很多已过百年,其经验主要是不跟风、不砸钱,靠的是一砖一瓦建设、一草一木培育。
湖南将继续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竞争力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体系。
“湖南对特色小镇敢于说好,也敢于说不!”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建立全省特色小镇清单,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对不达标的小镇“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