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丽君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在长沙逝世。“这季的稻子还没有收,袁老您怎么舍得走呦”“我以后不挑食、不剩饭了”“愿您乘愿再来,再创无量功德”……这两天朋友圈里的留言,是无尽的悲恸、满满的不舍;在湘雅医院大门口,人们特地捧来一束束禾苗,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表达诚挚的敬意。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吃饱饭”“吃好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人的“粮食梦”在现代得以实现,袁老居功至伟。这位“90”后老人,将毕生心血献给杂交水稻,为了解决人类温饱问题鞠躬尽瘁,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再有“饿肚皮”的威胁。
外界对袁老最多的评价是:“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为了找到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他14天翻遍了湘西稻田里的14万多株稻株,才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也只找到6株。杂交水稻量质双升的背后,凝结着以袁老为代表的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可以说,对粮食的浪费,就是对农民和科研人员劳动成果的践踏。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是袁隆平研究水稻的初心,也是对我们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的警醒。如今,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丰收绝不是浪费的理由。每一个受惠于袁老的人,都应谨记他“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的谆谆教诲。
千里稻花应秀色,天下从此无饥馁。袁老曾说:“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但是,粮食安全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人口高峰期还未到来,全球气候变化让农业生产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学习袁老的品格,传承他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科研道路的承继;铭记他的贡献,感念他的付出,保持对劳动者们的敬仰,守护来之不易的丰收粮仓,这是精神情怀的传扬。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痛惜袁老的猝然离世,感佩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格,就要让这粒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使节约粮食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敬畏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份付出,就是对袁老最好的缅怀和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