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批灰刀和轮椅上的闪光青春
2021-05-07 08:58:04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梁可庭] [责编:戴蓉]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梁可庭

编者按

“五四”是青年的节日。回首百年,一代代青年用青春的力量铸就了青春的中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身处一个新的伟大时代,青年如何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5月4日这一天,荣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湖南青年邹彬和杨淑亭就是榜样。

18岁,父亲送我一把批灰刀

本是留守儿童、辍学少年、农民工,因一把批灰刀,邹彬的命运转了个弯。

藏在雪峰山中的新化县游家镇栗山村,是一个“盛产”泥瓦匠的村落。1995年8月,邹彬就出生在这里。

村里有超过半数的青壮年靠砌墙为生,邹彬一家也是“砌墙世家”,从爷爷辈起就是泥工,父亲、叔叔、舅舅都是村里的老砌墙师傅。

父母外出打工,每逢寒暑假,邹彬去工地上找父母,大人们在热火朝天地砌墙,他蹲在地上玩灰浆和泥沙。16岁,学习成绩不佳的他跟家人来到城里,在灰尘满天的建筑工地上,他竟感到如鱼得水般自如。

初到工地时,邹彬没经验、没技术,连砌砖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从“小工”做起。但和灰浆、担泥沙、挑砖头……不管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兴致勃勃地抢着干。一得空,邹彬就跑到老师傅身边,以“帮忙”的名义暗暗学艺,很快,邹彬就开始学砌墙。

从简单的砌砖到“架角”“放线”,渐渐地,他掌握了所有的砌墙手艺,也展露了砌墙天赋,一面12平方米的墙,其他工友们得花一天的时间砌好,他只要半天。

在工地上砌墙按量计工钱,砌得越多,工钱也就越多,但邹彬只要觉得砌得不美观就会推倒重砌。工友们都笑他“傻小子”,可他谁也不理,只把目光专注地投向手中的泥刀和砖墙。

18岁生日,父亲送给邹彬一把批灰刀。“孩子,不求你大富大贵,但要有一技之长。咱们靠手上的批灰刀吃饭,就要把手上的技术给做好!”

正是这把批灰刀,让邹彬“砌”上了世界大舞台。

2014年4月,有位工友找到19岁的邹彬,介绍他去参加中建五局举办的“超英杯”砌筑和瓷砖贴面技能比赛。

起初,邹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没想到却脱颖而出,获得砌筑组第一名。看着全家人开心,他第一次萌生出“给父母争了光”的自豪感。

这一成绩让他得以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并顺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

然而,现实却给邹彬泼了一盆冷水。

国际赛场上的墙,图案复杂,线条多变,要想砌出这样的墙,必须熟练掌握近百种工具,还要掌握数学和测绘等专业知识,这些都让这个初中辍学的小伙子晕了头。

是黯然放弃,还是奋力一搏,站上为国争光的舞台?邹彬不想服输。

等待他的是8个月的“魔鬼训练”。集训队里,从理论知识学习到技能操作训练、从体能训练到脑力训练,每项都有严格的时间安排,每天的集训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节假日也不例外。

对照图纸,将一堵墙砌了拆、拆了砌,如此往复,每日不断。为了增强熟练度,邹彬经常自己加时训练,别人晚上7点就回去休息,他要在训练场上待到深夜12点才离开。

为了弥补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邹彬主动要求“恶补”数学、识图等专业知识。老师们给他量身编了许多顺口溜和口诀,邹彬梦里都在念叨数学公式。

2015年8月,邹彬作为中国队唯一参加砌筑项目的选手,赴巴西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

世界技能大赛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此前中国在大赛的砌筑项目上还未曾斩获奖项。虽然教练们都说“尽力而为就好”,但邹彬的心里还是悄然升起了为国争光的渴望。

比赛那天,意外发生了。邹彬拿到的图纸是“贝利的10号球衣”墙体图案,这一图案此前并没有出现在组委会公布的图纸之列。

怎么办?邹彬很快镇定下来。最终,他凭借强大心理素质和过硬的砌筑手艺,获得砌筑项目的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这一年,邹彬只有20岁。

从这一年开始,邹彬的人生驶上了快车道。中建五局破格录取他为项目质量管理员,他成了走上央视《新闻联播》的“网红农民工”“大国工匠”“技能人才”……

邹彬很自豪:“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工地,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在他看来,砌墙看似不起眼,但却是每一栋建筑拔地而起的基础。

邹彬主动去长沙建筑工程学校读了中专,并参加了成人高考。“回炉再造”后的邹彬愈发努力,公司还成立了“邹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2018年,邹彬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激动自豪又有点“懵”的邹彬,采用最笨的办法——只要有空,就走进工地、工厂,和工友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记录在本子上,为他们代言。

而今,邹彬已走上管理岗位,但他仍然扎在工地一线,每次他都会给砌体班组细致地打好样板做示范。2020年,邹彬带领团队为湖南、江西等地多个重点工程项目解决质量管控难题,制作样板156个,通过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等形式提升农民工技能。

5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消息传来,邹彬干劲更足了。他说:“我的短板是文化水平不够,未来会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和实践,总要努力对得起大家的期待和褒奖才行。”

我最喜欢的是太阳花

10年过去,车祸的阴影偶尔还会出现在梦里,但杨淑亭早已有了坦然面对的勇气。

1991年,杨淑亭出生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下坪水村。她家的木屋在大山顶上,深藏在翠绿丛中。杨淑亭常坐在大石头上看天上的云,向往着山外的世界……

2009年6月,杨淑亭从邵阳医专毕业,如愿走出山外,成为县人民医院的护士。每天上班前,她都会细心整理仪表妆容,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期待。

然而,这种简单的小幸福在2011年3月戛然而止。杨淑亭遭遇车祸,肺部严重挫伤,5条肋骨断裂,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从昏迷中醒来,得知这一噩耗,杨淑亭一次次地想要轻生,又一次次被父母哭着挽留,“如果你死了,爸妈也活不了了”。

2011年9月,杨淑亭出院,被抬回了大山,住进了老家的那座小木屋,和她一同带回的,还有为了治疗而欠下的近30万元债务。

人生的“至暗时刻”,杨淑亭把自己“关”了起来,她躺在床上,眼泪打湿了一个又一个枕头,怎么都不愿坐上轮椅出门半步。她整夜做着噩梦,又从梦中惊醒。

亲朋好友想尽了办法。父母亲总是扬着笑脸,堂哥从千里外赶回送给她一部电脑,给她看轮椅歌手、轮椅舞者、轮椅运动员的新闻报道和视频,好朋友天天陪在她身边,各级干部也送来关怀。

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融化了杨淑亭内心的坚冰。2012年4月,她坐上轮椅,第一次推开了那扇沉沉泛黑的木门,出了家门。

迎面而来的是徐徐山风和暖暖日光,杨淑亭闭上眼深呼吸,忍不住微笑,那一刻,她竟有种“重生”的感觉。

到阳光下,是杨淑亭战胜自己的第一步。慢慢地,杨淑亭开始坦然接受自己身体的残缺,接着,她又萌生出赚钱还债的念头。

杨淑亭开始在网上找寻工作机会。2012年12月,在残疾人网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游戏代练的工作,那一个月,她收到了“重生”后的第一笔收入7.7元。

如此不起眼的7.7元,对杨淑亭来说却是莫大鼓舞。“我不是废人”!她开始对网络就业创业燃烧起希望的火光。

做游戏代练、当淘宝客服、合伙开服装网店……坐在轮椅上,飞舞的手指给杨淑亭带来了收入,也带来了希望。她越来越开朗,越来越爱笑。

2014年,杨淑亭敏锐地察觉到仿真花的市场巨大,她和堂哥合伙开了一家工艺淘宝店,并于次年注册了“城步万红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仿真花卉半成品,农户在家里进行手工组装制成成品,合作社再回收实行统一销售。

创业不易,对轮椅上的杨淑亭来说尤为艰难。

人手不够,杨淑亭亲自坐着轮椅往返于大山和县城。身体的痛楚在颠簸中显得更为尖锐,但她撑着疲累检查收回来的每一朵仿真花;一次次上门,用真诚和实力去争取机会……

生命的韧劲从杨淑亭柔弱的身体里迸发,靠着仿真花,她还清了所有债务。2016年,她主动向村干部提出来,摘掉了自家贫困户的帽子,还创办了“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七七”之名,是为纪念她在轮椅上赚到的第一桶金7.7元。

杨淑亭的汗水和付出得到了回报,订单如雪花般涌向公司,百合、蝴蝶兰、绣球花等精致的仿真花从山谷里飞出去,远销到欧洲、美洲、中东等地,寂静的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杨淑亭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花开不败的女人,虽然身体残缺,也要比完整的自己活得更精彩!”

一切也如杨淑亭对自己的期许那样。到2021年4月,她先后带领30多个村的59名残疾人、380多户贫困户和1386名村民脱贫致富,热心公益的她还投入了62万元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

“最美扶贫人物”“全国自强助残模范”“湖南最美扶贫人物”“湖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而今,杨淑亭的身上又多了一重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她迫不及待要投身这一伟大征程中。

百合、玫瑰、康乃馨、唐菖蒲……杨淑亭最喜欢的,却是最普通的太阳花。笑对人生,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