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聚焦湖南代表团第二场网络视频采访
2021-03-11 08:10:27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徐凯琦]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沙兆华 刘燕娟 梁可庭 黄晗 陈奕樊

脱贫攻坚,答卷漂亮;乡村振兴,接续奋进!

3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二场网络视频采访,湖南代表团龙晓华、李小红、谭泽勇、鄢福初、王怀军、杨莉6位代表在北京的湖南代表团驻地,通过视频连线,接受在长沙的媒体记者“云采访”,畅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杨莉、鄢福初、王怀军(从左至右)3位代表通过视频连线,接受记者采访。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持 刘尚文 摄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龙晓华:

在乡村振兴中再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2020年,湘西州交上了精准脱贫的圆满答卷。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湘西人民有了新期待、新目标。”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龙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发扬首倡地的担当作为,在乡村振兴中再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抓住了重点——扶贫关键在‘精准’二字。”龙晓华介绍,8年来,全州上下尽锐出战、同心协力,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集州、县、乡村和社会力量,一起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现在,湘西州开发出“两茶两果、一烟一药、一黄一黑”8大农业特色产业。

“我们坚持扶贫和扶志相结合,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龙晓华说,通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头,带动老百姓一起跟着走,湘西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一条“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精细精准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

乡村振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龙晓华表示,要坚持科学规划,高水准地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成环境美、家园美、产业兴、人文兴的美丽乡村,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乘势而上,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文旅融合;立足长远,为农村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选优配强基层组织,注重能人带动,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基础,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把该兜的底牢牢兜住,确保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红:

帮助农民把种出来的东西卖出去,就是最好的扶贫

“农产品卖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帮助农民把种出来的东西卖出去,就是最好的扶贫。”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让农产品“卖得出”,李小红总跟员工说:“要把萝卜白菜卖出神圣感,粮油酱醋卖出使命感。”作为我省从事零售连锁和农产品批发的商贸流通企业,佳惠百货将超市网点布局向乡镇下沉,建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组建线上新零售团队,公司每年销售农产品80亿元。

为了让农产品“卖得好”,佳惠百货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把标准和技术送到农民的手里,引导和倒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标准化果蔬价格高出市场同类产品20%以上。从产地到园区,再到销售终端,逐渐建立起全链条的冷链体系,既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又保障了食品安全。去年,佳惠集团成为全国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每年稳定解决18000多名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在脱贫后时代,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更大作为。李小红表示,将瞄准农民致富路上“堵点”问题,示范建立标准化基地,带动农民种出好东西;示范建立农产品产地采后加工中心,让农产品卖出好价格;建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现与县、乡、村冷链物流网络的有效链接,让农产品迈上出村进城的“高速公路”。“我将用‘跳一跳’的最大努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实现更大作为。”李小红说。

谭泽勇、龙晓华、李小红(从左至右)3位代表通过视频连线,接受记者采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持 刘尚文 摄

全国人大代表、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总支部书记谭泽勇:

把乡亲们甜美的生活巩固下去

“看到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既感到开心,也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总支部书记谭泽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述了楠木桥村“逆袭”的故事。

楠木桥村地处麻阳与凤凰县交界处,是湖南省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撤乡并村并入两个贫困村后,成了深度贫困村。

贫困有多深,脱贫攻坚的责任就有多重。“我们大胆构思‘一村带八村’,以楠木桥村为引领,抱团发展,制定统一的发展方案。”谭泽勇带领周边8个村的主要干部,到贵州、重庆、四川等5省市参观学习,学习小组回村后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注册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0亩,将9村646户贫困户,2383人的扶贫攻坚任务和利益机制捆绑在扶贫产业园公司,让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保障。2019年,楠木桥村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现在,乡亲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家家都有电视,人人都有手机,许多人家还开上了小汽车。”怎样把乡亲们甜美的生活巩固下去?谭泽勇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因地制宜,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让人才和产业发展有效衔接。”

谭泽勇表示,楠木桥村将继续探索城乡融合、党建引领、支部联建、村企连创、共同发展的创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村级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乡村振兴中建新业、立新功。

全国人大代表、省文联主席鄢福初:

发挥文艺力量 弘扬乡风文明新风尚

“乡风文明建设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精品力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省文联主席鄢福初在回答记者关于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提问时说。

鄢福初介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全省文艺战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创作了《大地颂歌》《桃花烟雨》《江山如此多娇》等一系列精准扶贫题材的文艺精品,通过这些生动感人的创作,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全省文艺战线还聚焦现实题材,创作出一系列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等各种门类的艺术作品,全省文艺创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文艺力量,弘扬新风正气,推进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的普及,用文艺作品明德引领社会风尚。”鄢福初表示。

“实现乡风文明要从家庭抓起,要做好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的普及。”鄢福初认为,在家风基础上制定村规民约,可以县、乡为单位作为“试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宣传,将群众引入到讲规矩、讲礼仪、讲团结、讲礼貌的新时代层面,养成文明的习惯。

在用文艺作品明德引领社会风尚方面,鄢福初表示,除了推出更多有人民情怀的艺术作品外,还要充分发挥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文艺家下基层活动,让文艺家和群众联系在一起,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校长王怀军:

相信乡村教师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相信乡村教师队伍会越来越壮大。”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校长王怀军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示。

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是教育的“三农”工程。王怀军介绍,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乡村教育,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逐步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硬件上,不断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让农村娃上好学校,让乡村教师有房住。“现在农村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

同时,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评先、评优给予倾斜。王怀军本人就是湖南首届最可爱乡村教师、常德市首届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评职称方面,对乡村教师也是厚爱一层,农村离退休不足两年的中级教师可申报副高职称,享受副高待遇。

此外,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乡村教师可以享受人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以及乡镇工作补助。政府完善“越艰苦、越边远、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提升了乡村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教师的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这些都令王怀军心潮澎湃、备受鼓舞。“相信会有更多高质量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岳阳海泰栀子合作社理事长杨莉:

将栀子产业做到全国第一,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

“乡亲们都叫您‘栀子妈妈’,小果子做出大产业,背后有什么故事?” 3月10日上午,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岳阳海泰栀子合作社理事长杨莉提问,杨莉聊起自己的致富果——栀子。

“只要看到荒山,就希望能种上栀子树。”今年是杨莉与栀子结缘的第10年。10年努力,杨莉的栀子产业已做到“五个一”:一个试验室、一颗栀子果、一个合作社、一条全产业链、一个栀子特色小镇。形成一整套稳定成熟的优质种苗快速繁殖、工厂化配套育苗的技术体系,具备年培育5000万株优质种苗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且有了自己的种子“芯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栀子新品种“林海1号”。

为了带领合作社会员种植致富果,杨莉和社员实行“六统一”的合作模式,既解决了产品的标准化,还解决了农民种植技术难和产品销售难等后顾之忧。截至去年底,杨莉带领团队在全省共推广种植栀子20万亩,3000多户周边农民入社,脱贫219户,实现每亩增收2800多元。

栀子果浑身是宝,杨莉依托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及其科研团队雄厚的技术力量,合作建设了年产10万吨栀子干果的深加工基地,以高新技术引领精深加工,将栀子果“吃干榨尽”。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杨莉表示,将继续在“生物农业+高科技深加工业+健康产业”跨界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上发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可追溯的健康养生产业链。她还透露一个细节:“我给孙子取名‘知一’,除了表达知识第一、知行合一外,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希望将栀子产业做到全国第一,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3月11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