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光大“样板” 振兴乡村
2021-02-13 07:48:4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永华] [责编:姚茜琼] 字体:【

朱永华

连日来,湖南日报推出脱贫攻坚“村级样本”系列报道,讲述“样板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告别贫困的动人故事。

几千年以来,中国的土地上一直上演着一场人与贫困的争斗——为衣食饱暖,为生存繁衍。今天,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贫困踩在脚下,走上全面小康的道路,演绎出新时代的乡村传奇。

乡村的贫困背景和原因各有不同。为了摆脱贫困的魔咒,走上小康之路,各地探索出了不同的路径和方法。之所以能够成为“样板”,是因为他们的探索和努力有着“可复制能推广”要素。如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大力度流转土地,发展夏橙、小籽花生、南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付出等方式增收。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东江村打通闭塞的交通,引进外地公司发展茶叶产业,就地吸纳村民就业;成立合作社,发展利用当地山林散养本地老黄牛、山羊,还吸纳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力入股,每年获得收益分红。新化县油溪桥村既改善基础设施,同时注重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从“穷山窝”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区。

一切社会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这些“样板村”成功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的实践充分证明:要解决贫困,首先必须把人从旧的思想旧的习俗以及旧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释放出他们创造财富、追求美好生活的能量。用一位在农村扶贫产业中尝到甜头的贫困户的话说,“只要看到奔头,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毫无疑问,“样板村”的成功有赖于组织带动。在世界减贫历史上,在其他国家,可能很难找出类似中国的扶贫模式。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减贫运动是一次“有组织”的行动。在“精准扶贫”的理念引领下,整个体制内资源投向扶贫领域。各级党组织、各部门机构都承担起脱贫攻坚的任务。有的甚至以扶贫产业为依托,成立了专门的党支部,“猕猴桃党支部”“雪茶党支部”“柑橘党支部”……他们发挥我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给扶贫工作装上“火车头”。这是“样板村”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

“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广大农村地区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权衡各方面情况,作出最有利最大程度少走弯路的决策,从而探索到适合当地的发展路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光大“样板”,把前阶段摸索出来的好经验延续下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愿“样板村”成为其他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他山之石”,在乡村振兴中生发出更多更亮眼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