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向“无人区”要未来
2020-12-11 07:41: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姚茜琼] 字体:【

欧阳金雨

这两天,关于珠峰“长个子”的新闻成为热点。不仅“8848.86米”这个数字让人很是兴奋,这次珠峰测量中的很多科技创新也引来各方关注。如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测量,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还要好;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将航空遥感、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数据都引入进来,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综合测绘技术运用。珠峰的“长个儿”,可以说为测量领域勇闯“无人区”写下了有力注脚。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0年上海宝马展上,长沙“工程机械天团”同样以“无人区”探索艳惊四座。三一集团参展的81台主机设备中,电动、无人产品达到30款,全部自主研发;中联重科的5G智能塔机,让无人化塔机的发展由概念转入了实践快车道;铁建重工亦“重磅演出”,发布首台国产四臂凿岩台车。工程机械企业打造智能产品、建设智能工厂、提供智能服务,勇闯“无人区”,令长沙一跃而为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无人区”成为热词,大概起源于2016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全国科创大会上的发言。任正非说:“作为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回顾过往,在上个世纪后20年,全球研发网络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而从本世纪开始,两个经济体加入了,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全球创新链的机会很多,我们在一部分领域闯入“无人区”,从中获得全球创新分工收益。同时,国外用断链来打击我们头部企业研发能力的事也时常发生。进入全球产业链后,自主创新、自我运转能力的提高,越来越被提上日程。

最近,我国汽车行业被芯片“卡脖子”的事情成为热点,又再次引发挺进“无人区”的议论。我们在芯片设计上慢慢跟了上来,但在应用材料、光刻机、晶圆代工、清洗设备、氧化设备以及封装测试等方面,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诡谲的中美贸易战容不得任何“跟跑式的创新”,唯有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

世间非同寻常的景观,往往在险阻僻远、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同样,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向“无人区”要未来,不会是一片坦途。但,只争朝夕、找准目标、全力攻关,我们就能在“无人区”争取领跑,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