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度落泪的战疫女兵
——记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外科副护士长罗玲梅
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外科副护士长罗玲梅。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编者按
11月30日,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长沙召开,隆重表彰了950名抗疫先进个人、300个抗疫先进集体、120名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90个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湘儿女同心战疫,英勇奋斗,在不同战场上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战疫故事。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湖南日报今天起推出“抗‘疫’群英谱”专栏,报道10位先进个人和10个先进集体的光荣事迹。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邢骁
11月30日,在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外科副护士长罗玲梅受到表彰。
从1月21日收治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开始,罗玲梅坚守一线54天,直到3月14日,在院确诊病例“清零”。在这场与新冠病毒争夺生命的战役里,罗玲梅和战友们先后面对239名新冠肺炎患者,她不断给自己打气:“患者以性命相托,我们必全力以赴!”
最后一名患者刘女士在出院那天,朝身边白衣战士鞠了一躬。罗玲梅见状转过头,揉了揉双眼。
“尽量不让自己哭出来。”11月30日,记者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见到罗玲梅时,这位战疫女兵告诉记者,自己从事医务工作12年,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大多数时候都能控制住,但在抗疫中,她有3次失控落泪。
逆行
1月中旬,一场风暴悄悄袭来。1月16日,57岁的罗女士发烧、咳嗽,前往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拿到CT,医生发现其肺部出现磨玻璃样改变,当即心里一沉。经与院内专家会诊,怀疑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的传染病。院长刘激扬获悉情况后,决定腾楼备床,将高度疑似患者罗女士尽早转移至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北院设在一个口袋形山坳里,地形有利于传染病隔离治疗。腾楼、备床,紧急腾空感染外科病房,转移所有住院患者,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我是一名感染外科的护士,对科室环境布局、仪器设备和物资都非常熟悉,我不去谁去?”新冠肺炎疫情尚不明,逆行的路凶险异常,但罗玲梅没有迟疑。
“这次会不会危险?我很担心你!”罗玲梅赶紧收拾行李,丈夫在一旁面色凝重。罗玲梅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画面:生小女儿下病危通知的时候,丈夫焦虑徘徊的神情和背影。“千万注意安全。”汽车开动,公婆领着孩子送罗玲梅,罗玲梅摇下车窗,强忍泪水示意他们放心。
“罗玲梅报到!”到了北院,丈夫帮罗玲梅搬出行李,送她到医院大厅后准备回家。走了几步,丈夫又转身:“我送你来,也一定要接你回!”望着丈夫,罗玲梅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流满面。
危急
54天里,罗玲梅救治每个患者的背后,都有故事。
让她最难忘的,是重症病房47床的唐阿姨。她是武汉人,春节来长沙旅游,入院时症状较轻,但2月25日病情急剧恶化,神志不清、呼吸衰竭、大小便失禁……“请你们不要再救我了,让我走吧!”隔着眼罩和面屏,罗玲梅看到了唐阿姨的绝望和恐惧,心里一紧,不由泪如雨下。
“那个夜晚,我永生难忘。”罗玲梅回忆,医生第一时间展开救治,全力在不插管的情况下,借助高流量无创呼吸治疗仪等仪器,帮助唐阿姨度过危险期。隔着两层厚厚的手套,罗玲梅抓着唐阿姨的手,仍能感觉到她在颤抖。“拜托您不要放弃,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罗玲梅不敢松手,她害怕一松手,唐阿姨就会失去支撑和希望。
奇迹在大家全力救治下到来。天亮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慢慢上来了,精神状态好了一些。经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唐阿姨从危重症转化为重症、轻症,后来痊愈出院了。
战友
在北院,罗玲梅前后辗转4个病区参加患者救治工作。战友们相濡以沫,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农历除夕,下午2时下班后,罗玲梅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值班室,正准备钻进被窝里休息,却隐约听到哭泣声。她侧身探出头,发现下铺何洁用被子捂住头,她上个月刚做中耳手术,疼得睡不着觉,晚上还得加班。
“洁宝,这个班我帮你上!”晚上7时30分,罗玲梅再次进入隔离病房。加完班已是凌晨3时,罗玲梅看到桌上摆着自己最爱吃的草莓和蛋糕,还有一张小纸条:“谢谢你,战友!”一股暖流,在罗玲梅心里涌动。
2月初,疫情进入高发期,医院每两天启用一间新病房。罗玲梅被任命为新组建的隔离病房十一病区护士长,开始“老带新”。2月7日,罗玲梅通过监控,发现两位年轻护士无力靠在墙边,用对讲机询问也没回应,她迅速穿好防护装备冲进病房,眼前的一幕让她愣住了:两名护士面色苍白,口罩里全是呕吐物。这是高强度护理工作和防护装备密不透气造成的。
两名护士看见罗玲梅,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握拳示意“还可以坚持”。看见战友如此顽强,罗玲梅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涌了出来。“那一刻开始,我十分坚定,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罗玲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