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邹晨莹
近日,笔者到凤凰县山江镇樟坡村采访,见识了资本市场理念服务于脱贫攻坚战场的力量——已是耄耋之年的胡志平,去年靠着种罗汉果收入5万元。如今,老人仍每日奔走在山头之间,准备帮着邻村的乡亲们“再大干一场”。笔者不禁好奇,这番活力源自何处?
罗汉果原本不是樟坡村的特产。湖南证监局扶贫工作队进驻樟坡村后,并没有急于大干快上,或是复制什么“成功经验”,而是在一番充分论证后,找到了具有广阔前景的罗汉果产业,同时运用资本市场思维夯实产业扶贫的基础。
从传统眼光来看,樟坡村山深石多、边远高寒,耕地资源稀缺,属于“穷山恶水”。但是,转换思路,劣势变优势——其所处的海拔、纬度,是罗汉果生长中最为珍贵的气候资源;罗汉果不宜机械化生产,城镇周边没人愿意种植,樟坡人有使不完的力气。摸清家底,将地理、气候、人力等发展要素重新铺排,提高生产要素的“适配性”,找准适合自己的产业和发展路径,就如“第一书记”邱孝所言:“没有哪个村子找不到宝贝”。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培育好当地市场主体尤为重要。农业投资大且回收期长,变数和不可抗力较多,仅靠群众自己去闯,市场风险更大。樟坡村将合作社升级为公司,建立起整套市场化运营机制,所有经营活动都立足于“+贫困户”,通过聚合双方发展意愿,密切彼此利益关联。公司利润每年按照不低于40%的比例,根据村民积分进行分配,而积分规则中蕴含着发展资源、生产能力、市场意识。
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但纯市场化的资本,一定带有短期趋利的冲动,一旦有“风吹草动”,最终受损的是百姓。因此,樟坡村的做法是,“融资”必须设置门槛,选择在产业链上下游具备优势的资本,从而形成独特的互补优势和竞争优势,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公司治理”“资本市场”,这些新名词带给樟坡村的影响,从远处看,是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的变化;对于村民而言,更近的改变则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正因如此,这几年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再也没有出去,至少有10人在公司里挑大梁,还有几位小伙子干脆将铺盖搬到了村部。
由此观之,樟坡村不是脱贫攻坚的“样板间”,更像一块值得研究借鉴的乡村振兴“试验田”。当然,其效果还需经受市场竞争、公共生活重构等后续一系列考验。但是,这个过程中积累的资本市场理念和齐心协力的精气神,无疑是值得珍视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