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三湘时评丨千方百计增加退捕渔民就业机会
2020-11-07 07:33:4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万丽君] [责编:戴蓉] 字体:【

万丽君

日前,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地方统筹各类保障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增加退捕渔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退捕渔民就业问题,不但关系到渔民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禁渔举措能否长久呵护长江生态、涵养其生机与活力。

守护一江碧水,问题在水里,关键在岸上。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目前,湖南建档立卡的20457艘渔船已全部退出,全省19154本捕捞证书已全部注销,渔船网具回收处置已全部完成。但是,做好渔民退捕工作,并非是将退捕渔民一退了之、把渔船一收了之,上岸后的渔民生计保障能否得到保障,才是禁捕能否持续、渔区能否稳定的关键。

保证禁捕退捕工作行稳致远,兜牢上岸渔民民生底线是关键。按照财政部、人社部的指导意见,有条件的地区应抓紧出台把退捕渔民纳入社会保障的具体政策措施。湖南在这方面已有行动,除统一发放补偿资金外,退捕渔民可自愿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退捕渔民,加大社会救助政策施行力度,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除了兜底保障,解决渔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迫在眉睫。引导渔民转变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其顺利转产就业,获得稳定收入,长江十年禁捕才能真正“立得住”。当前部分退捕渔民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处在“工厂不要、体力不济”的尴尬年纪,容易陷入“下水无鱼、上岸无地”生计困境。唯有创新思路,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退捕渔民开展转岗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在转型转产中创造出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如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养殖加工等,方能让退捕渔民不但能移得出、更能稳得住。

长江禁捕、退捕,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湖南作为内陆渔业大省,亦是禁捕退捕任务大省,更应主动担当作为。在落实“禁渔令”过程中难免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退捕渔民集中的重点地区在帮助渔民上岸、转型转产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如南县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湘阴为渔民量身定制“渔民贷”支持退捕适龄渔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各地可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共同保障和改善好渔民“岸上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