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丽君
“科学家成为偶像的目的,就是要更好消除年轻人对偶像的盲从,通过偶像学到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日前钟南山院士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演讲,引发公众对偶像意义的深思:偶像不仅只是为了满足片刻审美的愉悦,更应该在见贤思齐中激发奋斗追梦的精神力量。
偶像代表着理想的自我,往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以樊锦诗为偶像,高考成绩676分仍决定追随偶像的脚步,选择为考古献身,找寻心灵的归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刘淏林因为看了杂交水稻亩产增产的新闻报道,对袁隆平心生崇拜,潜心钻研农学,终于吃到了亲手种植的大米……从这些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偶像的力量:我可能无法像你一样优秀,但因为你,我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疫情暴发以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73岁的李兰娟院士出征湖北、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坚守一线……这些科学家和医生们,因其“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家国情怀在网上“走红”,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当偶像不再完全是光鲜明星的代名词,我们更应该明白,值得崇敬和效仿的,是那些担负起社会责任,给社会创造真正价值的人。
或许,科学研究应该远离喧嚣与浮躁,科学家也并不需要崇拜者与追随者,但是科学家精神却值得我们自觉践行、大力弘扬。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6000多字全文中,“创新”被着重提及15次。谋划“十四五”,“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更需要动员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事业。
如何走好未来生活道路的每一步,是由人生目标与信仰决定的。以科学家为偶像,实则应是以科学家们求真务实的品格为坐标,汲取更多精神力量。“不追明星追科学家”,当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氛围越来越浓,我们有理由期待,祖国未来发展的浩瀚星空将群星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