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三湘时评丨保就业,就是稳民生
2020-04-19 10:02:06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杨兴东] 字体:【

钟吉祥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在这“六保”之中,此前位居“六稳”之首的就业再度被置于第一位。

就业为民生之本。从“稳就业”到“保就业”,虽一字之变,却映射出主政者对民生牵挂于心的情怀,也道出了做好就业工作的紧迫性。此前,各地各部门为“稳就业”,积极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政策礼包”“经济礼包”“服务礼包”等。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还需随时调整、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力争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保就业,核心环节依然是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此前长达数月的停工停产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资金流压力。给予一次性稳定就业补助、银行贷款贴息补助、用电折扣优惠,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落实社保费、医保费、住房公积金减免缓交,增值税政策调整,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搭建平台、打造生态链,助力企业抓住新机遇;为小微企业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贷款,解决企业现金流难题……这些,都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务实之举。让企业“转起来”,就是保住就业基本盘,力保就业存量。

促进消费,就是为扩大就业开拓新空间。我省推出“湘消费”,既助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渡难关,又为就业岗位添增量。打造夜间经济、全时经济等消费平台,激活线上线下消费新业态,顺势而为做大在抗击疫情中表现亮眼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就能够更好地吸纳就业,力拓就业增量。与此同时,从疫情防控实践出发,应允许企业对工作制度进行探索调整,根据其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让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更多劳动者加入其中。

在关注短期总量的同时,还应理顺就业结构。受疫情影响,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用工需求等都在发生变化,健康消费成为新热点,线下场景加速线上化,非接触型经济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对劳动者岗位技能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湘就业”平台特地将技能培训纳入其中,实现了从培训到就业的对接,既图当前,更谋长远。因此,必须加大在职培训和技能培训力度,加快调整劳动者队伍技能结构,进一步提升技能素养。从长远看,还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使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更好匹配。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4月19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