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程春荣
日前,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聚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首批100家“上海市文明餐厅”承诺:做到根据用餐人数、菜品数量配备相应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
在抗击疫情的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不少人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的好习惯,但一些人对于公筷公勺的“力量”,可能还所知不多。其实,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虽然,亲朋好友围坐在餐桌前,看似其乐融融,但“筷来箸往”也为病毒、细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更是病毒、细菌传播的主要渠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公筷、公勺在部分市民餐桌上的缺失,导致了就餐健康风险的扩大,这是值得我们重视警惕的问题。
当然,改变沿袭了几千年的用餐习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目前,不少地方抓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机,加快推广公筷公勺,促进民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然,知易行难。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仍有不少人认为使用公筷公勺是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相互嫌弃的一种表现,特别是与家人吃饭时没必要太讲究。
事实上,每一次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其实也是促动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文明素质的契机。如果单一地提倡分餐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怎样既沿袭优良传统习俗,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阻断病菌传播,降低患病风险?推广公筷公勺是最合适的方法。
表面上看,使用公筷公勺是少了点“人情味”,但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的权益。现代文明,不能缺少这种界限感、规则感。这是对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护。关于公筷分餐,钟南山院士也深有体会,他建议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公共卫生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树立一批推广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的典型;餐饮行业要做“公筷行动”的示范者,主动为用餐者提供公筷公勺,温馨提醒用餐者文明用餐。同样,每个人都应该从自我做起,做“公筷行动”的践行者,影响和带动身边亲朋好友同事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2月2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