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让沉睡的非遗精品“活”起来
2019-12-04 10:34:3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何淼玲] [责编:曾璇] 字体:【

何淼玲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最新名单,湖南共有118项上榜,花鼓戏、女书、弹词等名列其中。

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造就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琳琅满目、璨若星河。湖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脉源远流长、人文积淀深厚,众多非遗精品独具地方特色,在祖国巨大的非遗宝库中占据独特位置。精美绝伦的湘绣、雅俗共赏的湘剧、遗世独立的女书,都是代表性作品,沉淀着湖湘文明深厚的历史记忆。

作为文化大省,湖南的非遗精品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如何让非遗精品焕发勃勃生机,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题中之义。笔者建议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申报与保护并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以来,湖南在保护非遗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非遗保护工作写进了省党代会、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数字化记录保护 、抢救性记录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基础性工作紧锣密鼓、推进有序;一大批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要趁这个良好势头,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现、发掘、申报工作,做到热情不减、责任不减、力度不减、效果不减。

非遗申报成功,仅仅是跨出了第一步,保护之路,道阻且长。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全国38个检查不合格的保护单位被取消资格。在这方面,我省不无隐忧。比如,由于传承后继乏人、原件大量流失等原因,江永女书正处于濒危状态,如不迅速采取有力的拯救性措施,情况堪忧。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传播是最好的传承。让沉睡的非遗精品“动”起来、“活”起来,既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对非遗精品进行科学的抢救性发掘,更要结合文化旅游的路子,使非遗精品从幕后走向台前,“飞入寻常百姓家”。

毋庸讳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我省还存在诸多瓶颈,如仍未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性专项法律、缺乏对非遗权利人专有权利的体系化立法、对文化发展力、文化生产力的重视和转化不够、存在大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性开发和贬损利用等侵权行为。要迎来非遗保护的春天,这些制度性障碍亟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