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做一个“有文化的英雄”
2019-12-02 10:10:4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颐佳;唐璐] [责编:吴武林] 字体:【

做一个“有文化的英雄”

——湖南安邦制药“张海迪学习小组”组长齐文英的故事

湖南日报记者 张颐佳 唐璐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她是单位的公益骨干,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身残志坚把大爱奉献给社会……

她叫齐文英,湖南安邦制药“张海迪学习小组”组长。 11月26日下午,初冬的长沙有点寒冷,在开福区政府举行的一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活动现场,却热气扑面。宣讲人齐文英艰苦奋斗的励志人生故事让大家热泪盈眶。

拄拐求学路——

  “命运不公,我要和它斗争”

1985年,齐文英出生在湘潭县白石乡龙潭村,这是一个从县城到镇上都要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大山深处。2岁时,她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村里人都认为这个“爬着走”的女娃这辈子都别想走出大山。

7岁那年,看着哥哥弟弟都背着书包去上学了,齐文英央求父母也送她读书,父亲听了什么也没说,走进屋后的山林做了一副小木拐递给她说:“文英,那你得自己站起来。”

齐文英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走得慢,她每天天刚亮便起床上学,风雨无阻。

书本里的神奇世界帮她跳出了双腿的局限,她热爱学习,渴望走向更远的地方,要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她说:“命运不公,我要和它斗争,用知识改变命运。”

为了求学路,她双手满是血泡磨出的厚茧;为了减少如厕,在校她强忍口渴不喝水。2002年,齐文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省重点中学湘潭县一中。

“拿到录取通知书,妈妈抱着我大哭一场,因为她残疾的女儿真的靠自己和知识走出了大山,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

读高中的齐文英更加发奋,她还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了一款“越障轮椅”,获得了2003年湖南省科技创新一等奖。

2005年,齐文英以优异成绩考上长沙理工大学,知识将她带到了更远的省城。当时,重病的父亲已在弥留之际,紧握着她的手,留下一句“人生没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后便撒手人寰。

六上手术台——

  “拼搏和坚强是对爱我的人最好的报答”

带着父亲的殷殷嘱托,齐文英坚强地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在大学里,她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碰到了更多的机会。

“一位病友看到我双腿畸形越来越严重,告诉我通过手术是可以好转的。”然而,这样的手术不仅花费昂贵,打断盆骨、股骨的疼痛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齐文英东拼西凑四赴北京接受大型手术,带着钢架,坐着轮椅,忍着剧痛的齐文英依然坚持学习,大学4年,她没有落下一门功课,医院里都是她厚厚的学习笔记。2009年,她还顺利考上研究生,成为校园里的“双拐”女硕士。

齐文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勇气,感动了很多老师、同学,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这个坚强的女孩,她也因此与同学丈夫结下了姻缘。

“他无私的帮助我,照顾我的生活,甚至为了我放弃了家乡山东的好工作。”2012年,齐文英剖腹产下一男婴,4年后,他们又添了一个女儿。

由于盆骨的多次手术,怀孕和生产对于齐文英来说非常危险,有人问她何苦如此?她说:“拼搏和坚强是对爱我的人最好的报答,我要自立自强,给母亲、丈夫一个完整的家。”

坚持做公益——

  “海迪妈妈鼓励我做一个‘有文化的英雄’”

读研期间,齐文英作为优秀残疾人代表在省残联的推荐下,来到了爱心企业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实习,在这里还有70多位和她一样的残疾朋友。

“这是一个不自信的群体,我希望用我微弱的力量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从接触安邦开始,齐文英走进各种公益组织,脑瘫、肢残、失明……她交了很多残疾朋友。毕业后,她竟放弃了让人羡慕的留校机会,决定留在安邦工作,投身到更需要爱的公益事业。

两个脑瘫孩子的母亲李娥说:“是文英的行动和善举让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现在坚持陪孩子们康复训练,他们取得了很大进步。”

2013年7月,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齐文英受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接见,她永远记得“海迪妈妈”根据她的名字,鼓励她做一个“有文化的英雄”。

从那以后,齐文英更加勤勉、奋斗、奉献,成为单位“张海迪学习小组”组长。6年多时间,她与团队共同走访慰问了上千名脑瘫、自闭症、残疾的儿童,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成立了“齐文英党员工作室”,免费开办“国学课堂”,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送到社区、送进山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齐文英用个人的小能量,温暖了一个需要关爱的大群体。她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雷锋之星”等荣誉称号。

“荣誉是我的动力,将激励我不迟疑、不倦怠在公益奉献路上前行。”面对别人的赞誉,齐文英如此谦逊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