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对习惯于“一刀切”的官员“补一课”
2019-12-02 09:54:0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何淼玲] [责编:吴武林] 字体:【

何淼玲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多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发现江苏睢宁县某村改建的户厕因化粪池质量问题用不上,而之前的旱厕又已经被拆除,村民只得重新在屋前空地搭起简易旱厕,以临时解决“内急”。无独有偶。检查组在我省某地也发现类似情况——农民旱厕被强拆,而新厕建设却未跟上。对此,当地有干部不以为然,“村民要克服,可以用桶”。

两桩“奇葩事”,源于“一刀切”。

其实,早在今年7月,中央农办等7部门就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不得搞行政命令。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有的地方仍然不顾中央禁令,搞“一刀切”。

急时“一刀切”,暴露了某些干部执法、行政时措施简单粗放的作风。面对农民因旱厕被拆、新厕未建的窘境,个别官员却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村民要克服,可以用桶”,态度过于简单粗放,令人侧目。官员的作风,折射的是政风,影响的是民风,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

急时“一刀切”,暴露了某些干部平时不作为的懒政、怠政行为。拆除旧厕所,必须建起新厕所,一拆一建期间必须预先设计好替代方案,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之所以出现厕所“断档”的尴尬,很大程度上是某些干部平时不作为所致,背后是懒政、怠政作祟。

急时“一刀切”,暴露了某些干部为人民群众办事时“初心”缺失、“使命”阙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有些人敷衍塞责、简单粗放,要问问“初心”“使命”到哪里去了。在他们眼中,“厕改”就是一项任务,因此他们“见厕不见人”,宁可急时“一刀切”,不愿平时下功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明确了新的要求,既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制度的刚性约束,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避免生态环境执法简单化、“一刀切”。对于那些置若罔闻、习惯于搞“一刀切”的官员,必须对他们“补一课”,补一补共产党人以民为本、实事求是的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