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彭艺
正在热映的“高话题”电影《少年的你》,再一次将“校园欺凌”现象导入公众视野。揪心之余,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迎来“大修”,可谓是给全社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一段时间以来,多件骇人听闻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曝光,比如,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案、四川仁寿一初中生暴力袭击教师案等,这等游荡于人间的“小恶魔”,手段之残忍、心态之冷血,突破了人们对未成年人认知、包容的底线。人们期盼所有的未成年人免受欺凌、远离暴力,同样希望所有的作恶、施暴能受到法律的严惩。
暴力低龄化现象是全球带共性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发布的一份题为《数字背后:结束学校暴力和欺凌》的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32%的学生有过被学校同龄人欺凌的遭遇。可以说,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已成为全球“痛点”,惩戒暴力低龄化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现实而言,加强法治是我国有效遏制涉暴行为和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各地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多回合、多形式的专项整治,但离治本的目标还有差距,关键原因就在于校园欺凌、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法律规范还存在某些空白点,导致惩处机制缺乏震慑力。
彻底铲除侵害未成年人的土壤,法律是最有威慑力的武器。此次两部关涉未成年人法律的修订,对校园欺凌、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未成年人严重犯罪应否轻罚等广受大众关注的问题均作出了积极回应。
“生活在阴沟里,也要记得仰望星空。”《少年的你》这句台词,戳中了不少观众的泪点,它完美诠释了整部电影所想传递的积极向上正能量。但是,与希望未成年人自身坚强相比,我们更希望随着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法律制度日益完善,每一位未成年人的青春都不再有伤痛,都能在法治的蓝天下心怀希望、奔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