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齐白石与黎丹的交谊
2019-09-13 15:01:1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甘建华] [责编:张笑] 字体:【

齐白石与黎丹的交谊

齐白石《黎夫人像》,作于1895年。


作者:甘建华

黎丹:与白石订交数十年

对青海近现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大雅久不闻,今人知黎丹者鲜矣!但在遥远的青海高原,老一辈文化人提起他的名字,都是眼前一亮,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黎丹生于清末同治十年(1871年),出自湖南湘潭黎氏名门,谱名泽润,先字雨民,后字华民,号无我,少时勤学,经史以外,旁涉九流百家和书画技击,工于诗词,篆刻崇尚秦汉,师法黄牧甫,尤精于缪篆,堪称一位难得的文武之才。

他是清末副贡,曾官甘肃宁州知州,鼎革后任西宁道尹,事功系于大西北。民国十七年秋天(1928年9月),青海从甘肃省析置单独建省,与他的良言妙策关系甚大。他是南京国民政府首批委任的青海五个省府委员(相当于副省长)之一,兼任秘书长,致力于青海的经营开发,在促进民族和解与团结、维护西藏主权、禁绝鸦片、保护百姓免遭兵燹之灾等方面都有贡献,尤其在兴办青海民族教育、沟通汉藏文化方面,业绩一时无两。《青海历史纪要》《青海通史》等书对其均有高度评价,推崇他是对青海近现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位政治家。

对齐白石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

齐白石赠黎丹《紫藤图》,1921年作。

黎丹平生交游甚广,与韶山毛泽东很早就有往来,与同乡艺术大师齐白石订交数十年。《白石老人自述》一书中,齐白石谈到自己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在家乡杏子坞卖画为生,“家景还是不很宽裕,常常为了灯盏缺油,一家子摸黑上床”。当时因恩师胡沁园先生的介绍,他与曾任贵州、江苏两地巡抚的名宦黎培敬家族时相过从,有机会看到黎家的书画庋藏,并获准在现场用心临摹,书画水平和篆刻技艺因而突飞猛进。

书中首先出场者,便是比他小七八岁的黎丹:“有位朋友黎丹,号叫雨民,是沁园的外甥,到我家来看我,留他住下。夜无油灯,烧了松枝,和他谈诗。”32岁那年,齐白石与王仲言、罗氏兄弟等七人结龙山诗社,社外诗友黎丹时常与会。翌年成立规模更大的罗山诗社,社址“在南泉冲黎雨民家里”。“在前几年,我自知文理还不甚通顺,不敢和朋友们通信。黎雨民要我跟他书信往来,特意送了我一些信笺,逼着我给他写信,我就从此开始写起信来,这确是算得我生平的一个纪念。”

感念于黎丹对自己的真挚友情和胡、黎两家的帮衬,北漂之后的齐白石,曾先后两次赠画给远在青海西宁的黎丹,一幅名曰《紫藤图》,一幅名曰《文信国公像》,一花卉,一人物,都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

白石:赠画题跋感念黎家

画紫藤赠挚友寄寓乡情

齐白石赠黎丹《文信国公像》,1922年作。

世人只知齐白石画虾、画荷、画虫草有名,却不知紫藤亦是其所钟爱者。紫藤别名藤萝,是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乃湖南乡下常见之物。“借山四野皆藤海,樵牧何曾认作花。”离开故乡浪迹天涯的齐白石,目睹妍丽纷繁的紫藤花开,时常兴起身世飘零之叹,曾有画题:“南岳山下最多,其藤多刺,结子似桑子,可食,子多似葡萄。”又曾作《题画紫藤》诗:“春园初暖斗蜂衙,天半垂藤散紫霞。雷电不行笳鼓震,好花时节上京华。  湘上滔滔好水田,劫余不值一文钱。更谁来买山翁画,百尺藤花锁午烟。”即便黄昏晚境渐至,他依然在北平跨车胡同院内种植藤萝。其紫藤画前期主要学徐渭,笔墨纵逸,色彩清淡素雅;后期主要学吴昌硕,笔墨凝重浑厚,色彩鲜艳美观。

2018年,青海聚墨斋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从日本回流收购一幅《紫藤图》,这是已知迄今唯一现身古城西宁的齐白石真迹。该画尺寸101×33.5cm,三平尺多一点;钤印“齐白石”(白文);款署“华民先生。辛酉四月十七日,齐璜白石草衣,时居燕京象坊桥观音寺院寄。”辛酉是民国十年(1921年),这是齐白石赠与老友黎丹的精心之作。其时黎丹创建的青海藏文研究社誉满河湟。此画龙蟠老干盘曲于整幅画面,繁花细枝集中在上半幅,形成上下密疏、细粗、嫩老之对比。画风则处于其过渡时期,但可见草篆锐利恣纵的笔法,寄寓着“紫气东来”的美好祝福。

这幅《紫藤图》,其前世今生颇为离奇。这曾是二战时期流亡中国的著名反战志士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的旧藏。鹿地亘(1903—1982),日本著名进步作家,“九·一八”事变后发表许多反战言论,遭日本军国主义迫害,1935年辗转到上海,借住友人内山完造开设的内山书店,与宋庆龄、鲁迅、萧军等左翼人士都有往来。池田幸子(1912—1973)撰有《最后一天的鲁迅》《鲁迅的回忆》等文章。1938年夏,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聘请他俩做设计委员,帮助指导第三厅七处的对日宣传工作,同时担任日本反战同盟负责人。武汉失守后,他俩跟随第三厅撤退到南岳衡山,嗣后参加国共两党在此合作创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南岳衡山与湘潭相邻,他们是不是此时收藏了齐白石这幅画,不得而知。嘉德拍卖图录称其“旧藏之中国书画,集张大千、黄宾虹、于非闇、齐白石、吴昌硕、王雪涛等至精之作,多为早年购自文物商店”。今年3月30日,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上,此画最终以89.70万元成交。

画天官赐福图祝福挚友官运亨通,造福于民

齐白石赠与黎丹的《文信国公像》也是立轴,设色纸本,尺寸132.5×57.5cm,钤印“齐大”(朱文),题识:“华民先生雅鉴。齐璜,壬戌五月制。”壬戌即民国十一年(1922年)。本幅上有王襄(1876-1965)题跋:“文信国公像。此白石老人六十岁笔,未题图为何氏。观其衮冕执笏,岂弟慈祥,纯然古大臣风度。或疑为唐之颜平原,或疑为明之张江陵,讫无定说。询诸原索画人告曰:此文文山像也。敬其人,故乞图之。始悟俯首凝思,若有重忧,正写其忠义峻洁之概。白石老人可谓体会入微矣。公历一九五五年十月,后学王襄题其首并记其详。”此画最先见于《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齐白石》图版。

文天祥,号文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殁后追谥信国公,人称“状元中的状元”,也是齐白石异常心仪的英雄人物。《文信国公像》又名《文天祥像》,第一次公开露面是2009年10月17日,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5周年庆典艺术品拍卖会上,估价60-90万元。但据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刘金库教授称:此图是黄逖非先生(1905-2003,湖南南县人,曾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珍藏的唯一的齐白石“神功像对”题材的作品。“破四旧”时,为了能够将其保存下来,黄氏请天津文史馆馆长王襄题写了一段长跋,说所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文天祥。其实,像主并非文天祥而是天官。上款“华民”正是齐白石的诗印挚友黎丹。

刘金库此言不无道理。看上去它的确是一幅天官赐福图,有柔媚邀宠之状,与文天祥的历史形象不相吻合。《宋史》记载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齐白石画此图寄赠远方的黎丹,意在祝福他官运亨通,造福于民。而黎丹也真的如其所祝,在青藏高原为湘人大增颜面。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经九世班禅和邵力子等人举荐,黎丹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文信国公像》再次露面,则是在中国嘉德2017年春季拍卖会上,参考价380-480万元,未成交。

题跋黎母像,感怀“可共患难”的挚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齐白石还曾为胡沁园胞妹、黎丹之母(1852-1909)绘制《黎夫人像》。该画尺寸129×69cm,立轴,纸本设色;钤印:“阿芝”(朱文)“白石老人”(白文)“借山翁”(朱文);题跋:“受降后二年丙戌冬初,儿辈良琨来金陵见予,出此像,谓为谁,问于予。予曰:尊像系乃翁少年时所画,为可共患难黎丹之母胡老夫人也。闻丹有后人,他日相逢,可归之。乱离时遗失,可感(憾)也。八十六岁齐璜白石记。”此时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可共患难”的黎丹已于8年前在家乡下世。此画作于51年前,为何始终未能物归原主,却被白石三子齐良琨所得,最终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期间过程已无人能解,所幸《白石老人自述》中有一些相关记载。

2018年11月底,湘潭市博物馆展出百余件齐白石原作精品,其中一幅便是《黎夫人像》。此画人物衣袂奢华绮丽,面容生动逼真,仪态端庄华贵,亦可见画家绘制时是如何恭谨虔诚了。有论者指出:“从构图和表现手法来看,此作受到清代祖容肖像画的影响,并融入西方素描、色彩等写实技法,人物脸部已有明暗关系的染法,反映了清末人物画创作的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