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金雨
最近,微博上出现了一种“奇葩”观点,认定前段时间大家热议的垃圾分类,可能最终会沦为一场“闹剧”,其理由是:一、最近微博上关于垃圾分类的“热度”降了,网上的讨论少了,表明大家不关心这个话题了;二、“上有垃圾分类,下有乱扔垃圾”,一些小区垃圾满地,卫生状况有的比分类前更糟糕;三、一些社区物业公司抱怨工作量翻倍,而员工收入却没有相应提高,社区对垃圾分类普遍持消极态度。基于这几点理由,有人因此认为,之前“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工作最终会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推行垃圾分类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最近,有科学家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塑料微颗粒,显示塑料作为污染物已远及地球上最偏远水域。联合国相关组织的估计,迄今为止已有超过一亿吨的塑料倒入海洋。实施垃圾分类是人类持续生存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正因如此,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是顺潮流、应大势,不可能停滞,更不可能逆转。
事实上,上海、北京等先行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始见效。8月2日,上海城管部门曾公布“满月考”成绩单:整个上海居住小区的垃圾分类问题发生率为13.8%,这一比例相比这项工作开始前已有大幅走低。一些后续推进的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热情也很高,实招新招频出。随着其他城市垃圾分类期限的临近,湖南、浙江、江苏、海南等省份媒体都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另一方面,宣传舆论属于动态式的工作,不会也不可能就某一项具体工作无限期的持续关注。上海等先行先试城市,就垃圾分类工作已开展过高密度、高频率的宣传、引导,已经取得预期效果,不能因为其热度降低,就断言垃圾分类工作“受阻”。
当然,目前各地垃圾分类遇到的问题肯定是有的,个案也确实存在。但网上曝出的在一些小区出现的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应该不是普遍现象。微博上的留言区,就有许多网民评论说,“自己所在的小区绝大多数人都在坚持做好分类”“并没有感觉到垃圾分类推不下去,一切都很正常”。一些居民看到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多少都会有些担忧和质疑,但这并不会改变垃圾分类继续推进的大趋势。
垃圾分类,是思想认知与生活习惯的一场自我革命,注定是一场“攻坚战”,也会是一场“持久战”。前期因新奇引发的热议终究会回归常态,垃圾分类最终将由时尚走向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