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讨僚皈:见证花瑶文化的力量
2019-08-16 10:51:3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曾衡林] [责编:曾璇]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曾衡林 通讯员 夏喜衡

“讨僚皈”是花瑶同胞祭先祖、驱邪魔、追求幸福安康而举办的传统节日,隆重、神圣,沿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09年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讨僚皈”是瑶语音译,“讨”是汉语中“走”的意思,“僚”是“诅咒”,“皈”指菩萨,合起来就是走过菩萨的诅咒。“讨僚皈”每年有两次,分别于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隆回虎形山瑶族乡茅坳村和崇木凼村举行。每次都要吸引成千上万的瑶汉同胞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三天三夜。

邂逅花瑶梯田

为了赶上第二天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举行的花瑶“讨僚皈”纪念活动,我们从长沙坐1个多小时的高铁,再驱车40分钟,特地选择了夜宿离崇木凼村较近的溆浦山背村。

山背村有近两千人,大多数是花瑶。8月9日一大早,当阳光透过薄雾开始照射这片美丽山峦时,我们被山背连片的梯田震惊了。它,线条优美,蜿蜒迂回,气势磅礴,浩荡凌空。

一位村民告诉我,山背的梯田落差大,从海拔500多米一直铺展到1300多米,上下1500多级。以山背为龙头,与洞上、夜禾田等20多个邻村的梯田连成一片,形成面积达1.5万亩、纵横近8公里的梯田群,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梯田板块之一,也是我国的高海拔梯田之一,被誉为“云端上的梯田”。

山背梯田又称山背花瑶梯田,开垦于北宋年间,发展于南宋、元、明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花瑶稻作文化的代表。如果说,闻名于世的云南的元阳梯田以壮丽而自豪,广西的龙脊梯田以秀美而自居,那么,山背梯田则集雄伟、壮丽、秀美于一身。

南国雪峰·花飞花瑶

吃过早饭,我们驱车20多分钟赶到了崇木凼村。

崇木凼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今年的花瑶“讨僚皈”活动在村子的古树林里举行,与之同时举行的还有2019中国·花瑶艺术文化旅游周。活动现场人山人海。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和当地的瑶汉同胞近7万人。

雪线上的民族,雪藏中的神韵;石头长的意志,清泉养的柔情。上午10点半,大型实景表演《南国雪峰·花飞花瑶》把活动推向高潮。

在风格上,这台演出结合了花瑶古典民族风与现代歌舞元素,特色浓郁,时代气息强劲;内容上分为圣山祭祀、花瑶风情、花山恋歌、花寨喜事四个篇章,把花瑶的生产生活艺术地呈现在舞台上。花瑶的婚俗,是中国民俗中最热烈也是最原始的一种婚俗,其中保留了很多原始文化的野性密码;节目表现迎婚,遴选了媒人公、花轿和迎婚用品作为符号,表现闹婚时,则把对歌、打泥巴、蹾屁股等生活中的环节艺术地穿插进来,别有一种风情。

为了这台节目,200多名演职人员过完年就开始忙碌了。节目艺术总监、著名音乐人郭巴为了音乐创作,到虎形山花瑶村寨采风了一个多月。《圣山祭祀》篇章中朗读祭文的陈少凯,对花瑶祭祀文化颇有研究,承担了这个篇章的创意、祭词的撰写、服装的把关等,他在演出前几天被临时安排上台表演,这对从没舞台经验的他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念好祭词,他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用辰河高腔的调子来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观众对这场演出和这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来自拉脱维亚的安泽,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今年32岁的她,来中国已经10多年了,正在撰写《中国乡村》一书,计划明年出版。看了演出,她感觉很震撼,觉得花瑶的服饰很美,山歌很好听,虽然她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她还准备走进瑶民家庭,了解瑶民的日常生活,体验挑花艺术。她说,她已经爱上了花瑶文化。

“讨僚皈”传播了花瑶文化,放大了花瑶文化的影响力,也推动了花瑶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沧桑历史和绚烂文化

花瑶是个苦难的民族,由于部落战争、官府镇压和驱赶,历史上他们有过多次迁徙。“讨僚皈”就是为了纪念两次封建王朝对花瑶人民的镇压。首次“讨僚皈”节日,源于元朝末年。第二次“讨僚皈”节日,源于清雍正元年。花瑶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他们分别举行了两次隆重的集会。

祭日后来慢慢演化成了节日。新中国成立后,“讨僚皈”成了民族团结的活动日,瑶汉人民载歌载舞,共度花瑶传统佳节。这个时候也是商贸交易的黄金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意人云集瑶山。节日还是花瑶阿哥阿妹自由恋爱的好时机。

“讨僚皈”集中展示了花瑶文化。每逢节日,花瑶人民都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表演:梅山绝技、挑花绝艺、呜哇山歌、情歌对唱……五湖四海的宾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花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是挑花和呜哇山歌。

挑花是花瑶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手工艺,这个民族也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称为“花瑶”。 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以前就已兴起。据东汉应劭记载,花瑶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花瑶挑花以简练生动的手法,表现出复杂的自然形象和抽象的人类思维,且不用描图设计和模具绣架。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2006年花瑶挑花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是花瑶人民在劳作时自我愉悦、抒发情感的歌曲。呜哇山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2008年呜哇山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3岁的呜哇山歌传承人陈治安,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歌唱,2015年他参加全国山歌争霸赛,获得了最高奖“山歌王”奖,曾多次出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他告诉我们,呜哇山歌与花瑶民歌既相似又有不同,它在民歌演唱的基础上加了一些衬词,高音部分尤其独具魅力,是许多男高音歌唱家达不到的,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

花瑶虽然历经苦难沧桑,人口也不多,现有人口一万多,但他们却创造出了绚烂的民族文化。

文化点亮瑶乡村寨

“讨僚皈”活动一般由民间自发组织。这次的活动则由隆回县政府和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旨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带动雪峰山区乡村振兴。

花瑶居住的雪峰山东西麓地区也是湖南贫困人口最多和最集中的地区。这里集中了全省40%以上的贫困人口,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雁鹅界是深藏在溆浦雪峰山的一个瑶族古村落,由于地势较高,远远望去仿佛在云端之上。相传人们在这里开荒辟田,筑屋安家,见秋时南飞的大雁在此栖息,故取名雁鹅界。早年的雁鹅界没有一条真正的公路,封闭、落后、贫穷,但这里古韵犹存,村内古屋古道保存完好,古风古俗沿袭至今。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看中了这里的古色古香和独特风景,不断加大投入,对传统古村落进行修缮与保护,系统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吸引游客来到这里体会瑶家农耕文化,享受农家美食,呼吸新鲜空气。

40多岁的贺方礼家在雁鹅界最高处,之前,全家6人靠务农为生,自己便去广东打工,每到年底剩下的钱只够买回家的火车票,年年都为养孩子的费用发愁。2014年下半年,在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的扶持下,贺方礼以自家住宅入股,获得扶持资金开起了“雁栖山庄”客栈。随着云端上的雁鹅界古村落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游客常常爆满。2017年7月贺方礼在老屋后面又修了一栋纯木结构新房扩大经营范围,到2018年底收入超过30万元。

“文化带动旅游,旅游振兴乡村。”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实控人陈黎明介绍,他们把文化做成产品给群众用,把节日做成产品给群众看,文旅深度融合,助力扶贫攻坚,创造的文旅扶贫“雪峰山模式”得到了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7年6月,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到雪峰山考察,看到贫困户当上了茶水工,给予高度评价。“陶缸盛满景区爱,竹筒舀出扶贫情。”如今,在每个景点都有一个这样的凉茶桶,每个凉茶桶公司都安排了一个当地的贫困人员负责免费给游客烧茶、舀茶,每月发1800元工资。

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软实力,但在雪峰山,在花瑶村寨,文化却正实实在在地改进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真正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