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多“身入”一线,少纸上往来
2019-08-01 07:29:36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饶思锐] [责编:谭思敏] 字体:【

饶思锐

前不久,笔者下乡调研发现,有的单位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有些“变味”:本应是领导干部下基层一线摸情况,变成了书面征求意见形式的“发文调研”;有的还“诚意十足”,对与本单位、本行业工作关联度不高的基层单位也“广撒网”式征求意见、建议。

由此导致,下级部门虽然在本单位内部征集意见建议,回应上级部门的“调研需求”,但是,回复的意见、建议却多被束之高阁。随着调研单位的增加,加之意见建议大多不被采纳,内部征集相关意见、建议的过程“走样”成了形式,最后大多由办公室拟定几条宽泛的意见建议,交给上级部门应付了事。如此一来,原本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调研,成了上下级之间的“纸上往来”。这不仅不符合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要求,也不能把基层情况摸清楚,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却增加基层困扰,反而成了“问题”。

日前我省《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的关注和推崇,重要原因就是广泛调研、听取意见。仅学习调研阶段就长达一个月,深入到14个市州部分县市区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初稿形成后,省委主要领导分别在邵阳、衡阳等地召开县市委书记、县长、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主任和农村一线科技、教育、医疗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

领导干部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落实、解决问题。现在通信手段发达,获取信息渠道也多,但并不能等同于亲力亲为的下基层调研。只有沉下去、接地气,才能真正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或东拼西凑“做文章”,调研结果就会缺少实际支撑。

调研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苗头,归根结底是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对调研的目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下基层费时费力,以工作忙来推脱;有的不愿“揭盖子”,怕下基层会惹麻烦;有的自认为了解面上情况,下级也没什么水平,不屑于下基层;有的认为调研只是一个形式,只要把意见、建议征集到了,下不下基层无所谓……这些理由、托辞,大都是从“利己”角度进行自我“辩护”,而非基于工作需要进行的考量。

多“身入”一线,少纸上往来,才能对问题“感同身受”,对意见“设身处地”,从而提出切中问题要害的对策,更好地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