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垃圾分类,无人是“看客”——迎接全民垃圾分类时代的到来①
2019-07-15 08:21:3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李 慧] 字体:【

垃圾分类,无人是“看客”

——迎接全民垃圾分类时代的到来①

欧阳金雨

“中国当真该进行垃圾分类了!”看完纪录片《垃圾围城》,相信大多数人的心情难以轻松。

垃圾围城、垃圾下乡,垃圾焚烧造成水源、空气污染,影片中垃圾填埋场的景象更令人触目惊心。有数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年产量达4亿吨左右,且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2018年,我国600多座大中城市,有三分之二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

以长沙为例,80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数以万吨的垃圾,如果不经处理随意倾倒,会以什么形式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呢?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还可能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生产的肉类奶制品,或是在垃圾填埋场上种起来的蔬菜水果。2017年7月开始,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但国内的海量垃圾又该如何处理?

推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已刻不容缓。

有人类活动,就会产生垃圾。事实上,垃圾分类的倡议由来已久,但收效并不明显。其间“沟壑”,包括观念转变、习惯养成、知识推广、矛盾化解、强制性与人性化碰撞等等。这一点绝非我国独有,即便其他发达国家也经历了长时间破茧成蝶的痛苦过程。如果没有强制性政策的介入,就可能延长人与垃圾争空间的时间跨度。

有人说,我们不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分拣垃圾吗?或者干脆让机器人来做这件事。将海量的垃圾分门别类,何其具体而复杂,靠少数专人不行,靠机器人更不行,只能靠垃圾制造源头的几百万双手。

还有人会说:垃圾分类是“政府的事”,和自己无关;居民分好了,垃圾车一来,一股脑儿全装走,不白忙活嘛;分类知识看就看得人头昏脑胀,更别说要用起来了……要转变居民的这些心态,首先要让所有人切身感受到“垃圾围城”的风险,然后需要持之以恒的观念输入和价值倡导,以及基层的大量试点、先行开展的社会动员。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长沙已经在为垃圾分类作必要的铺垫。长沙市正对全市444座老旧垃圾站(厕)、垃圾运输车进行“三改”行动,有些站点将被改为垃圾分拣中心,解决与垃圾分类相匹配的设施问题。同时,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湿垃圾处理配套项目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长沙市内首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也在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欣城社区内正式开门迎客。早在2018年,长沙的342个社区就试点了生活垃圾分类。许多中小学也都进行了垃圾分类教育。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全民垃圾分类时代来临,无人是“看客”。人人内化于心,外见于行,凝聚合力,久久为功,就能打赢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