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科普也可以做得很时尚
2019-07-04 07:11:11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胡宇芬] [责编:谭思敏] 字体:【

从6月开始,每逢周二,一款由湖南科普人原创的“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向公众推出——

科普也可以做得很时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宇芬

7月2日,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稻香》,这是“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新鲜出炉的第五期。

点开这篇作品,可以一路欣赏优美的《稻香》,同时被一个个好奇的提问所吸引:稻田真的有香气吗?进口大米一定比国内大米营养更丰富?科学家们真的能在海水里种出“海水稻”吗?……

答案就在那里向你招手,忍不住接着看。原来,香稻中复杂的香味成分含有100多种化学物质;我国科学家群体对水稻科研作出了全球罕见的贡献;国内的顶级大米从东北到云南都有;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海水稻”真实名称是耐盐碱水稻……

“这次推出的《稻香》篇,就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歌曲表达的是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不忘初心的美好。科学家的水稻世界也是充满初心和爱国情怀。”在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一间窄小的办公室里,“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总策划徐海教授告诉记者。

把科普的切入口选定为流行歌曲,在国内科普创作中称得上首吃螃蟹。为什么这么做?“流行歌曲自带流量啊,科普也可以做得很时尚。”徐海呵呵一笑。

利用文艺作品的热度和黏性,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引发受众对科学的兴趣,这是徐海探索多年形成的时尚科普思路。获得2018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的《名侦探之化学探秘》,就是源自徐海7年前在中南大学开设的《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含MOOC慕课)课程。“这个课程收获很大,有的妈妈看孩子那么喜欢看,感慨原来看动漫也能学知识。我就想是不是能从一些流行歌曲入手来做科普,因为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更多,而且对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可以拓展到更广领域。”徐海说。

从事科普创作多年的楚婉苓老师,被这个独创的科普新玩法所吸引,义务担任“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内容总监。

“科普最大的难点是创新性。变来变去没新意,灌输的味道很浓。徐海老师最大的贡献是科普时尚化,把创作的思路从禁锢中解放出来。”楚婉苓说,为了更好地将科学与艺术结合,作品在通俗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设立了温歌词这个环节,就是想通过对歌词的诠释把文学艺术方面的审美价值单独拎出来。“我的很多朋友看完很感兴趣,鼓励我们继续做下去。”

选修了徐海主讲课程《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的100多位学生,也加入了“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的创作队伍。

“学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生各一半,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就是围绕这个主题收集资料,我和学生助理杨敏初步筛选整理后,请楚老师点石成金。从初稿到成品,从10000多字精简到3000多字,来来回回好多轮。”徐海说。

就这样,那些人们熟悉的旋律如《青花瓷》《小苹果》《卡路里》《光年之外》,都在不经意品听中开启了一扇科学知识的窗口。徐海介绍,目前已经梳理了100多首流行歌曲入库,像《爱如潮水》《耶利亚女郎》和最近正火的网络歌曲《沙漠骆驼》等,成稿的有十几篇作品了,按照每周二推出一期的频率,可以维持两年了。

聊到期望,徐海和楚婉苓两位主创者不约而同说出了传播渠道。“虽说创作辛苦,但现在已不是最难的环节。如何借助更有影响力的平台传播,让更多人特别是孩子们看到听到,才是最难的。”

短评

科普也要讲究创新

金中基

湖南科普人搞了一个原创作品——“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一经微信公众号推出就广受欢迎,引发好评。这说明,科普创新只有做得很时尚,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接受程度和求知欲望。

本来科技就是创新产生的东西,科技普及自然也要讲究创新。然而,时代变迁了,我们的科技普及还停留在过去的手段上。一是作品没有新意,大多是资料式的呈现;二是普及宣传也只是上上街、摆摆摊、贴贴板报。这种老套的科普形式,一点也不新鲜,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球。

用流行歌曲来进行科普,有人说“在国内科普创作中称得上首吃螃蟹”。尽管有点夸张,但创新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创新的好时代,只要一机在手,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尤其是快闪、抖音,以及更新的传播手段,如果把它移植到科普上,也许效果可能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