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王红红:暗夜里的一束光
2019-06-26 11:20:3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6月18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王红红教授(后排左六)与来自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泊尔等国的2019届护理学专业部分毕业生合影。 通讯员 摄

6月2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王红红教授(右二)指导学生临床护理知识。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近日,美国护理科学院发布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王红红教授入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FAAN),以表彰她在艾滋病防治与护理领域及护理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当选FAAN被认为是全球护理界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获得FAAN头衔人数共11人。

一名高校女教授如何成为防艾先锋?6月中旬,湖南日报记者来到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采访了她。

1 恐惧引领她走进暗夜

艾滋病,至今仍是一个普通人闻之色变、避恐不及的话题。但对于王红红来说,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怕吗?”记者问。

“也怕过。”王红红笑答。

24年前,25岁的王红红在泰国清迈读护理硕士学位时,被老师安排前往一个艾滋病社区照护中心访问。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艾滋病病人。

“我做了几次深呼吸,才鼓足勇气,轻轻地和患者握了一下手。访问结束后,那双手不知道该怎么放,像举着一对炸弹,不敢碰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回宿舍后,我用消毒液反复洗手。”回忆起当时的窘态,王红红直言不讳。

第一次接触艾滋病病人的经历,打开了王红红的恐惧之门。她既害怕又好奇,开始关注这种疾病。

彼时,虽然身为护理人员,王红红对这种疾病知之不多,只知道,上世纪90年代,艾滋病作为输入性疾病,在我国被零星发现。这种足以摧毁全身免疫系统的传染性疾病,在当时无药可治,患者最后痛苦逝去。人人“谈艾色变”,连医务人员也不例外。

让王红红对艾滋病开始“脱敏”的,是一部名叫《妇女的故事》的短片。

1997年,来自耶鲁大学的教授在长沙开设艾滋病护理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播放了这部讲述一名美国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真实生活和故事的短视频。

“她生活得非常幸福,在药物的治疗下,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她的丈夫是健康人,并没有因为她感染艾滋病而停止爱她,也一直都没有被感染。”王红红平和的语气有了一些波澜。

短片颠覆了王红红对艾滋病的认知,恐惧开始消散。她意识到,大家对这个疾病不了解,甚至有误解,导致了恐惧和偏见。

“因为恐惧,你歧视了这些人,实际上会影响到什么呢?会影响到防治艾滋病的努力。恐惧和偏见,不仅使病人产生羞愧、耻辱乃至犯罪感,还导致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待遇,他们由于惧怕歧视而拒绝诊断和治疗,从而造成了更大的传播隐患。”王红红说。

2 生命又有了希望

如果不能改变夜的黑,至少可以陪伴,增加走夜路者的勇气。王红红深以为然。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分别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可是,仍有不少人以为,与病人吃饭、握手等日常交往,就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而来自家庭内的歧视,会让病人彻底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一次家访中,一位病人语气绝望地问王红红。

家人不允许他一起用餐,衣服不能进洗衣机,和他说话都要用手遮着口鼻。夏天的时候,家人更是战战兢兢,生怕被蚊子咬了而感染。病人不能待在空调房里,家人的理由是空气不流通。

第二天,王红红和学生一起买了肉和菜,又去了这位病人家里。

“我们一起做饭吃吧!”王红红和学生拎着菜就进了厨房。在病人姐姐狐疑的眼神中,王红红和病人在一个火锅里涮菜吃,神情自若。

“他姐姐刚开始不敢吃,但看到我们毫无顾忌,后来也坐在我们中间一起吃。”王红红的学生周俊回忆。

“你们专家都敢和我弟弟吃饭,这下我相信吃饭不传染了。”那位姐姐当时感叹,“这位女教授胆子真大!”

走的时候,这个病人,一个30多岁的汉子,握着王红红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从此以后,王红红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家里访视,第一件事,就是和他们握手,喝他们递来的水。

王红红的学生赵会芳说,老师就像暗夜里的一束光,她身上有一股力量,静静地传递着信任、温暖和尊重,能让患者感受到做人的尊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3 一步步推进,一点点前进

王红红出生于湖南郴州一个小山村,身上有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性格。

由于艾滋病病人疾病的特点,一部分人会爽约。一次,她和学生拿着问卷,坐在陌生的城市街头,等着病人,本来约好了时间,但等了几个小时,病人却关机了。另一次,在陌生的乡村,大雨滂沱,她们提着看望病人的奶粉、水果,始终找不到地方,却被狗追着咬……

但无论怎样,王红红都不辞辛劳,坚持面谈,不采用电话等替代方式。一方面,为了保证科研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她想借此机会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

6年的急诊科护士经历,抢救室里的生死瞬间,让王红红敬畏生命,有一颗仁爱之心。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不管是什么途径感染的艾滋病,他们已经付出了代价,还有什么比生命健康受损更让人痛苦的呢?我们不应该再歧视排斥他们。”她经常谆谆教诲,引导学生放下心中的芥蒂。

“我的老师,她总是在微笑、包容、理解,在引导我们探索奋进的路上,默默地发着光亮。每当我想要停下来的时候,看一看老师奋斗的背影,又充满力量。”学生周俊说,王老师对待学生极其和善,但在她身边,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想努力做到最好。

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已近40年。尽管这种疾病目前无预防疫苗,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一定的药物治疗,可以将其控制在非常低的状况,不具传染性,患者可维持数十年的正常生活。

“如果病人信任你,他们的依从性就会提升,这对他们的后续治疗大有帮助。”王红红说。

2002年底,我国开始推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费药物治疗。但实施初期,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及认知不足,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差。

在临床上,治疗艾滋病主流方法是鸡尾酒疗法。它是指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对按量按时吃药要求非常高,不然容易产生耐药性,失去治疗的机会。

王红红在走访中发现,病人漏服药物是由于忘记或者外出等原因。她想要一款药盒,既方便小巧易于携带,一格一格能摆一个星期的药,又能够定闹钟,每天按时响铃。她跑了许多药店,在网络上也寻找,都没有找到一款理想的药盒。后来,她就自己设计,联系厂家生产。一批要一千个才给生产,她就和学生把这些闹钟药盒一个个送到病人手里,教会他们使用。

最近几年,她花了很多时间在大学生、医学生中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孜孜不倦培训艾滋病护理人员,手把手传授医护人员如何预防职业暴露。她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她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艾滋病会议,连续多年列入我国高被引学者;她的研究结果写进《艾滋病护理》教材,为国家层面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文件提供依据和参考;她总结的服药策略被病人接受,服药依从性提高。

而在深感无力的时候,她会教病人“善意的谎言”。

“当病人患其他疾病需要就医时,我常常告诉他们,要告知病情,是为了提醒医护人员做好相应防护。不幸的是,有时他们会被拒绝,就医无门。”王红红很无奈。她想了个办法,建议病人用其他血液传染性疾病如肝炎替代真实情况,起码这样医护人员能做好防护,患者的病也能得到诊治。

“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全员参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消灭艾滋病一定可以做到。”王红红对此充满信心。

【手记】

守住“救死扶伤”的初心

段涵敏

在“谈艾色变”的年代,王红红教授的研究在一些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一位高校女教师,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采访前,我也曾有这样的疑问。

“我永远记得刚到湘雅医院急诊科上班时,有一个夜班,抢救室里逝去了5条生命。那天我特别沮丧,生命太脆弱了。”王红红回忆往事,沉默了很久。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虽然不再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转入护理教学工作,但她“救死扶伤”的初心从未改变。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中国湖南,“白衣天使”王红红用她的宽厚仁爱,用帮助和安慰,“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让这个特殊的群体感受到爱与被爱,感受到做人的尊严。

当下,对医学有一种偏颇认知,即过度强调医学技术本身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事实上,仅靠技术治病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救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只在于研发新药与新技术,也需要救济他们的权利。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与疾病战斗的同时,外界的偏见与孤立,让他们不断从生活广场退回到窄暗的角落,独自舔舐生活的悲伤。王红红教授是照进他们黑暗生活中的一束光,也许就是她的一个细微举动,一个关切眼神,一声真诚问候,那些倍感孤独的病患从此心中坚冰消融,对生命有了渴望,不再吸毒打架,不再消极,愿意好好治疗,好好活着。

王红红多年的研究也同样说明了,艾滋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及早发现,积极配合治疗,坚持长期服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可以与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一样,继续生活很多年。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增强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信心,也正在改变整个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在她的带动下,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已经有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投入到艾滋病领域的研究,在护理领域进行艾滋病反歧视教育,提高人文关怀,成为了防艾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

【链接】

防艾小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简称AIDS,音译为艾滋病。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病人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从数月至数年。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目前已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什么是“四免一关怀”政策?

“一免”: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

“二免”: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都可得到免费咨询和检测;咨询和检测是保密的。

“三免”: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四免”:对艾滋病遗孤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国家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感染者开展生产活动,不能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