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淦璋
6月10日,沪昆高铁新化南站举行了“洋溪-中国文印小镇”建设启动仪式。“文印小镇”将借助高铁便捷的交通优势,依托新化洋溪镇风生水起的文印产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印产业基地。
依托高铁建设特色小镇,娄底已尝到甜头。在沪昆高铁娄底南站,集聚互联网产业的“娄底南·联创小镇”快速崛起,成功吸引了浙江颐高、陌陌科技等互联网企业入驻。去年“小镇”实现产值12亿元,贡献税收7000多万元,成功跻身“省级互联网产业园”。这种“高铁+产业导入”的“高铁小镇”模式,明显不同于过去的“高铁+城市开发”模式。
过去总说“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但反观省内有些城市,虽然高铁通了多年,但高铁站周边却“涛声依旧”。导致这样的反差固然成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发展理念上的偏差不无关联。
不少城市在离主城区较远的地方规划高铁站点,寄希望于建设高铁新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模式立足于房地产先行,再集聚产业和人口,在有些大城市似乎也取得了某种成功——高铁车站成为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题材,一个时期内对拉动地价、房价的作用明显。但与一线、新一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财力相对薄弱,高铁新城的骨架拉得过大,很容易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由于高铁车站与主城区相距太远,且交通接驳不便利、生活设施不配套,他们自然不太愿意选择高铁片区置业。因此,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地方债务扩张受到约束、企业投资城建开发减少时,这种“高铁+城市开发”的模式难以为继,很容易陷入困境。
建设高铁的初衷,是兼顾效益的同时为人服务,促进人员与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当前,经济“新常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城镇化也开始进入“以人为本”的下半场。从“洋溪-中国文印小镇”“娄底南·联创小镇”的实践来看,充分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不谈“大而全”,先看“小而美”,至少人气开始旺了,产业开始集聚了,下一步再谈“产城融合”,底气也更足了。这种类似的“高铁小镇”,确是未来城镇化发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