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城留人,需畅通“最后一公里”
欧阳金雨
新华社记者春节回老家南县过年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县城主要路口最多、最醒目的广告牌,不是年货或房地产促销,竟是人才招聘广告。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该县为引进人才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2017年,所有来南县参加招考的人员,不仅安排住宿、报销路费,还有专人接待;去年,南县组织部门将考场直接设在了人才聚集的长沙;今年,南县新春招聘会正月初八、初九就已启幕,微信、网站上也广发“英雄帖”。
当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饥渴,从报道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然而,笔者也了解到,不少县城里的招聘会,虽经过职能部门的精心筹划有了人气,但成功率并不高。县城里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技工、普工“缺”声依旧。
原因来自多方面。比如,一些返乡人员找到了在县城上班的工作,但却不得不去较为偏远的园区生活,还是不能管孩子管家庭,他们回过头仍旧选择了薪资较高的沿海。比如,春节前后,职业介绍、校企合作十分频繁,但他们也大多将人才“荐”给了一线城市。
现实而言,县城一般区位交通优势并不明显,也大多没有多少工业基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存在着先天不足。然而,先天不足后天可补。
当下的县域劳动力对接平台大多建到了乡镇、街道、社区一级,不妨打通“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村一级。愿意去乡村大展拳脚的人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对号入座,人才供需匹配的效率就会更高。如今县城发展产业园区如火如荼,不过园区生活、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配套也要跟上。产业园区给员工稳定的生活环境,才能留得住人。
在南县,该记者拿到了一份“南县‘职’等您来”的宣传单页,上面清楚写明了“工资待遇、安家补助、医疗保障、人才津贴”,让人看了怦然心动。春节回乡,笔者也注意到,浏阳的不少企业为吸引求职者,除了正常的薪资条件外,还在招聘公告中注明了“缴纳五险一金”“8小时工作制”“带薪年假”等信息。
县城风景美、人情浓,美丽留人、温暖留人,待遇、事业也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