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图 > 新闻 > 正文
两会聊天室|扫一扫,农产品 “前世今生”全知道
2019-01-29 07:46:42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孙敏坚 何金燕 施泉江] [责编:谭思敏] 字体:【

1月27日,邓国英代表(左一)和徐庆国委员(左二)做客“两会聊天室”,讨论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主持人: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孙敏坚 何金燕 施泉江

视频编导:龚文 摄像:陈萌 严若鹏 邹尚奇 后期:胡志丹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业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多了一些“新气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农产品“身份证”制度……这些词儿都彰显了省委、省政府保障从田间到舌尖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不愁吃不饱了,怎样才能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1月27日,两位代表委员做客“两会聊天室”,和网友们一起聊一聊。

【代表委员名单】

邓国英 省人大代表、永州市零陵区农业委员会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站长

徐庆国 省政协委员、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亮点】

推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身份证”制度。

发展“一县一特”“一片一特”,扶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

推广运用先进适用农技和农机,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理直气壮地为“湘”字号农产品打call

百姓点题:现在我们逛超市,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有机蔬菜、排酸肉等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常见了。但说老实话,优质农产品的数量还不够,农产品的整体质量还不高,有时候我宁肯花高价买国外进口的大米、水果。请问代表委员,超市和菜场等市场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能不能更多一些?

邓国英:可能大家对国内的农产品并不太有信心,其实作为一个从事农产品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品质是有保障的,湖南农产品每年的达标率都在90%以上。但为什么老百姓会有国产农产品“品质差”的印象呢?我想一个原因是以前出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群众有担忧;另一个是我们为优质农产品 “打call”力度不够。我建议要在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宣传国产农产品。也请大家像信任华为手机一样信任国产的农产品,我相信“湘”字号农产品一定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惊喜。

徐庆国:如今我们发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是国内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连年增产增收,但另一方面人们却热衷于海外代购,不辞辛劳从海外背回外国的大米、外国的奶粉等等。背后的原因,还是人们对国内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没有完全认可。

所以,要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现在的城里人都喜欢“绿色无公害食品”,要鼓励和引导农户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用生物农药代替传统农药。还要依靠农业科技的力量,来改进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比如,以前有的人喜欢买泰国香米。现在,水稻专家已经培育出口感类似、营养结构更优的国产米品种,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平价的优质大米。

“从种子到餐桌”

所有细节全在掌握

百姓点题:现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报告里也说要“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请问代表委员,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破解农产品监管难题,守好从“田头到舌尖”的每一道防线?

邓国英:全省农业系统已经开始尝试在农产品监管中使用“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农产品追溯标签,可以实现对各类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通、仓储及零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网络化管理,并对农产品追溯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预警,实现农产品有效监管。

举个例子。一颗种子从播种下地的那一刻起,就被全程记录:每一次施肥、每一次除虫都有明细,使用的化肥品种、用量等悉数登记,何时采摘、怎样运输、哪里销售……只需要扫描一个类似二维码的农产品追溯码,消费者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从种子到餐桌”的每一个细节。

目前,信息追溯系统还没有覆盖所有农产品,希望可以逐步建立统一规范、通查通识、全省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网络,实现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徐庆国:食品从生产到流通、从田头到餐桌,生产链长、“风险点”多,基层监管力量不足,都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建立从生产到流通、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数据平台和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另外,要建设全国联网的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等级评价、设立严重失信者“黑名单”,对严重失信者加大跨部门联合惩戒力度。

气候品质认证“加持”

一眼挑出优质农产品

百姓点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有蛮多新鲜东西,比如那个“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什么东西?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什么福利?

邓国英: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在湖南还是第一次提出。我们常说“农业靠天吃饭”,气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温度、光照、雨水……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不同于农药、化肥使用的“零或有”标准,这个由气象部门来认定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应该是一种等级划分。今年的气候条件好,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认证等级就高;明年的气候条件不太好,气候品质认证等级就低一点。有了这个气候品质认证,老百姓在购买农产品时就可以多一项参考的标准,也就更容易挑选出真正优质的农产品了。

徐庆国:我认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原来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2.0版本”。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品一标”是相对固定的认证,一旦拿到可以管用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动态的,同一地区各年份之间的气候不同,气候品质认证的等级标准就会有差异,因此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的质量。

气候品质认证虽是一项新指标,但其他省份已经开始了尝试。浙江首个通过气候品质认证的大米品牌的售价就从原先每斤售价3.5元涨到了4元。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不仅有利于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助于消费者选择更多安全放心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