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母亲的腊八豆
2019-01-18 10:59:3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彭金辉

又是一年腊八节。远在离家万里之外的北疆,我又想起了母亲的腊八豆。

现今网上流传着的“腊八粥”,是现代人想着法子将黑豆、黄豆、花生、枸杞、糯米等多种营养丰富的五谷杂粮和在一起煮成粥,喝上一碗就算过了腊月初八。

我记忆中的母亲的腊八豆,可不是这样。三四十年前,我生活的湖南汨罗农村可没有如今这么丰富的食材。母亲的腊八豆原料很简单——黄豆、生姜、食盐。

从我有记忆至今,家乡的人们没有专门的地种黄豆。每年早稻快抽穗时,乡亲们就在田塍(田埂)上挖上相隔30—50厘米左右的小土窝,栽上黄豆苗;到了晚稻快收割时,黄豆成熟了,家家户户将黄豆连同豆树一起收回家,晒上几个太阳,豆荚自然炸开,金黄色的豆子煞是喜人,豆树也是很好的柴火。

自古以来,老家一带盛行姜盐芝麻豆子茶待客。豆子刚收获那几天,每家每户的灶屋里都会传出“唦唦”的炒豆声,飘来浓浓的豆香味。而我家的豆子茶,只有来了客人才有得喝。平常我和弟妹们馋了,但到处都找不到母亲的黄豆。“妈妈,家里的豆子就吃完了么?”“早就冇得了。”

可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地起来,一个人在灶屋里忙起来;等我们起床后,循着淡淡的豆香味,会“惊讶”地在灶屋里发现,一脸盆煮熟了的黄豆正冒着热气。不用问,这是母亲在准备做腊八豆了。

母亲将煮好的黄豆放进衣柜或谷仓(怕老鼠偷食),五六天后,黄豆表面就会长上一层厚厚的霉。黄豆霉好后,母亲将生姜切成细丁,和上碾碎的岩盐,均匀地撒在黄豆上,再用手将黄豆在脸盆里翻上几十个回合,直到姜盐和豆子混为一体,然后将和好的黄豆装进几天前就洗尽晾干的瓦坛子里,坛口蒙上一层薄膜,盖上瓦钵,再往坛沿里灌上水。

儿时,只要母亲开始做腊八豆,我就知道春节快到了。

十天半个月后,母亲的腊八豆就做好了,正好赶上大年将至。揭开坛盖,一股让人垂涎的腊八豆香钻入鼻孔。可别小看这不大的一坛子腊八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的日子里,无疑是我们乡下人的美味。没有下饭菜时,母亲会从坛子里挑出一调羹腊八豆,熬上一瓦钵子汤,再撒上一点辣椒粉,那真是“让嘴巴跳舞”的美味。

如今的乡下,早已过上了“天天是年”的日子,姜盐芝麻豆子茶随到随喝,腊八豆这种儿时的美味已少有人惦记。母亲知道我打小就馋这口,每到腊月都会精心做上一小坛子腊八豆,等着我春节时回家。

而今年,我却没法尝到母亲的腊八豆了。去年国庆前夕,我随湖南省赴疆跟班学习警队来到北疆,整整一年时间不能回乡下看望母亲;2019年春节亦将是自己49年来第一个不能见到母亲的春节。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遥想母亲,在腊八这个早晨,会否一早就起来煮上满满的一盆黄豆?

我分明闻见了万里之外母亲为我熬好的那一钵子腊八豆汤浓浓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