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生市场何时让人觉得干净可信
沈德良
由自媒体“丁香医生”发布的《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在年末岁尾掀起一场大论战,文章直指天津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销售模式涉嫌传销等问题。虽然权健官微发表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但短短数天,“百亿帝国”似乎呈“落花流水”般走势。
12月27日,天津市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进驻权健集团开展核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关注此事引发的舆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出面表态,强调要整治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保健服务乱象。
权健是“天使”还是“魔鬼”,还有待权威部门给出答案。但笔者隐约感觉到,以往多次全身而退的“百亿保健帝国”,这次很难全身而退。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京东、淘宝、苏宁等多个网络平台,已不见权健产品的踪影。
这些年来,包括养生保健在内的健康产业呈现出诱人愿景,但市场生态不容乐观:从林常光的“地瓜防癌”到李一的“电流治病”,从张悟本的“绿豆水包治百病”到马悦凌的“泥鳅当归治疗绝症”,“江湖郎中”大行其道,甚至被推上万众景仰的神坛。
当年,随着李一、张悟本等“大师”倒下,各种各样的反思与批评曾不绝于耳,但即便如此,并未动摇“伪养生”“伪健康”生存的根基。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玄术、骗技的根基并未被挖掉,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养生文化绵亘数千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然而,吊诡的是,作为一门科学其准入门槛太低,市场发育衍生多年,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监管部门。当年,张悟本的骗局大白于天下,查封时给出的定论竟然是“建筑违章”。监管标准缺失,惩罚力度不大,养生伪专家们的违法成本微乎其微。
“伪养生”不绝,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尴尬。一边是医疗科学的进步,一边是“伪养生”流行;一边是看病难、看病贵,一边是养生大师给病人泡沫般的期待;一边是“伪养生”甚嚣尘上,一边是相关管理部门视而不见。
市场的发育、壮大,离不开规范有序的管理。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但不容许“伪养生”“假健康”鱼目混珠,把养生当做敛财的旗号。“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楼塌了”,人们乐见市场无良者的出局,但真正期待的是,拥有巨大需求的健康市场,能早一天干净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