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图 > 新闻 > 正文
修补“时光” ——探秘古籍修复
2018-12-30 15:59:0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唐俊 通讯员 羊漾] [责编:张璐] 字体:【

修补“时光”

——探秘古籍修复

12月6日,施文岚仔细查看书页是否修补到位。

选纸:柜子里的补纸,都是历代修复师们留下的老纸张,契合书籍的古味,是修复组的“宝贝”。

洗书:修复前,将书页上的污渍清洗干净。

补书:将补纸打湿后,覆盖在古籍书页的漏洞处,用毛刷子、毛笔等刷平后,再去除多余部分的补纸。

捶书:将修补好的书页需放在平整的石墩上,用铁锤沿着边缘捶打平整。

装订:对书页修复好的古籍进行装订。

10月12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施文岚给学生讲授古籍修复技巧。

除了使用老纸外,修复师还会根据需要,使用植物染料,染制一些纸张。

文/图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通讯员 羊漾

一本古籍,就是一段旧时光。

湖南图书馆目前藏有83万册古籍,其中约有28万册因虫蛀、鼠啮、絮化、霉蚀、烬毁而亟待修复。

今年48岁的施文岚是该馆的一名古籍修复师。每个工作日,她都和同事一起“钻”在古书堆里,给古籍“看病治疗”。一把镊子、一支毛笔、一碗糨糊……一本本原本破损的古籍,在他们手中“起死回生”。

按规定,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方可称之为古籍。按照古籍的破损程度,从高到低共分为五级。大多数书一般先修复一到三级。

古籍修复有拆书、编号、整理、补书、折页、剪页、喷水压平、捶书等十余道复杂工序。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所用的补纸,都是老师傅几十年前买的老纸。自制糨糊,是为了保证古籍的“可离性”,方便后人再次修复。

修复工作需要静心、耐心和细心,更要耐得住寂寞,一般的年轻人很难主动喜欢这个职业。从1984年新馆开馆成立古籍修复组到现在,湖南省图书馆专业从事这个工作的只有10个人。

古籍修复留艺不留名,修得再好的书,也不会留下修复师的名字,只会流传下他们默默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今年初,从事古籍修复工作27年的施文岚,兼职当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上这门技艺。

10月11日至12月6日,记者跟踪拍摄了修复师们的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