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金雨
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冰冷的天气相反,最近“营商环境”一词很热。前有民营企业座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被反复热议,新近,世界银行又发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进入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前50的经济体之列。国内,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12月3日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深圳、上海、广州名列国内营商环境前三,长沙排名第九,比去年跃升11位,软环境评价位居全国35个城市第2,仅次于深圳。
以往一到年末,各地纷纷预测GDP排名,如今围绕营商环境的排名竞争日趋激烈。这表明,国内各大城市改革发展竞速,正在转向优化营商环境的竞速。
放眼全国,深圳提出营商环境对标新加坡和香港的口号;北京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四大示范工程;湖南在全省部署了“对接北上广 优化大环境”行动;杭州召开千人大会,动员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辽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在某项措施的具体落实上,一地先行一步,其他地方也立即快马加鞭:如上海自贸区首创“负面清单”制度,各地自贸区纷纷跟进;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见效,类似的改革马上在各地铺开。
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呼应了各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努力。这是因为,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就拿长沙为例,近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来长投资兴业的企业、个人激增。2017年末,长沙每千人拥有的市场主体数量超过了北京、上海,长沙常住人口增速也超过了广州、杭州、宁波、厦门等东部城市。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要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的原则,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是改善营商环境的“指南针”,未来将帮助地方政府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有的放矢。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长沙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也让省内其他地方感受到了压力。打造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强大“引力场”,全省将唤起“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改革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