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曹舜奇
奇迹:一本诗刊绽芳华
一处风景,可能因一个美丽的传说或是一篇绝妙诗文而全国知名;而改革开放之风,却吹绽了《散文诗》刊这朵奇葩。正如北大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冕1999年来益阳时所说:“文学界很少有人不知道益阳有个《散文诗》的。”
而《散文诗》更深层的价值,还在于它是全国第一家、也是长期以来在发行量和影响力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的散文诗期刊,在中国散文诗发展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2017年举办的“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的大型评奖活动中,《散文诗》创刊主编邹岳汉获得“百年新诗贡献奖·编辑贡献奖”(获此奖项的全国总共6人)。邹岳汉获此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开创性地从事散文诗编辑30余年的表彰,也是作为新诗之一体的“散文诗”和在湖南益阳诞生、全国知名的《散文诗》刊,在中国新诗百年发展史上获得相应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
益阳籍著名作家、也是《散文诗》刊开创时期见证者的叶梦,早在1994年发表的《邹岳汉和他的散文诗梦》里说:“岳汉老师办《散文诗》完全是作为一种事业,为此倾注了全部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追寻诗人邹岳汉的梦想之旅。
孕梦:能否闯出一条路子来呢
1959年7月,邹岳汉曾在他当时工作的《益阳市报》副刊发表散文诗处女作《黎明的前刻》,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文革”开始,他的文学梦被打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文学艺术开始复苏。这一年,年过四十的邹岳汉在刚复刊不久的《人民文学》第八期发表了杂文《寓言的魅力》,重新燃起了压抑已久的文学梦,狂热地开始新诗创作。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重新出版的泰戈尔、屠格涅夫等人的散文诗经典,如坐春风,如沐夏雨,精神为之一振。1979年,他写成一部含有100多个短章的散文诗集《涛声》投给北京一家大型文学刊物,半年之后却被退回来。
邹岳汉觉得,散文诗不仅自己喜爱,还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很喜爱,但是全国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散文诗发表园地,能否在这方面闯出一条路子来呢?
一个梦想,开始在他心中孕育。
追梦:“佳作如云,读之令人兴奋”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85年5月,邹岳汉在原益阳市第三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文联专职副主席,同时兼任益阳文化馆馆长。趁住院治疗期间,他将压在箱底的《涛声》书稿翻出修改。几经反复掂量,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另辟蹊径,创办一个专门发表散文诗的刊物。
他从市党史办调来徐烈军当首任责编。1986年徐烈军被调走后,他又打破体制条条框框,从市床单厂调来文学青年冯明德接替。没有经费,从办公经费中挤一点,想方设法筹一点;没有稿子,就一边自己写作一边安排组稿。1985年12月,由邹岳汉主编的中国首家散文诗试刊号面世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寄托着一个远大梦想、印数3000册的《散文诗》,在当时低俗的“地摊文学”盛行的情况下,以其独特品位脱颖而出,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和赞许。著名散文诗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回长沙看到《散文诗》试刊号后,特意借调邹岳汉去广东协助他创办《散文诗报》,从1986年底到次年初,邹岳汉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
1987年8月,邹岳汉主编的《散文诗》启动“首届全国会龙散文诗大奖赛”。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收到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参赛作品2000多件,而且“佳作如云,读之令人兴奋”(评委谢冕语)。通过这次大奖赛,全国一大批散文诗作者、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当时还是“地方内刊”的《散文诗》。
筑梦:手拖肩扛与陈情申请
创业之路,充满艰辛。《散文诗》开始没有发行渠道。起初,邹岳汉骑着单车把刊物送到市区几家小书店和报刊零售点代销。为扩大影响,1988年上半年,他和冯明德用一辆行李小拖车,拉着1000多册《散文诗》总第5期从益阳出发,经长沙,坐火车到邵阳,再转车到衡阳、株洲、湘潭等城市。每到一地,他们就手拖肩扛地带着一包包沉重的印刷品,穿街过巷,四处寻找报刊门市部。那些书商看到一个刊物的主编带领责编满脸风尘、一身汗水地送刊上门,颇为感动,都破例地收下《散文诗》代销(当时的书商一般不愿意接受纯文学刊物)。
皇天不负苦心人,半个月之后,邵阳邮电报刊零售公司王心明经理专程来益阳,要求与编辑部合作——原来,在他属下一个门市部寄售的400册《散文诗》不到两周销售一空。于是双方签订合同,实行市场化运作,《散文诗》单期发行量一举飙升到6万册,为建立全国性的发行网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89年,全国报刊大整顿、大压缩,作为内刊的《散文诗》在停办之列。经向上级争取,暂时得以豁免。后经邹岳汉多次赴京陈情申请,终于得到回报。1992年5月,正值原益阳市第四次文代会召开前夕,从北京传来消息: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散文诗》公开出版发行。
增长:精品战略与品牌效应
《散文诗》杂志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可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源于邹岳汉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同时实施“作品精短、设计精美、印制精良、形成特色”的精品化战略,创出了全国知名期刊品牌。
比如《散文诗》现在采用的大40开本,小巧玲珑,与短小精悍的散文诗相匹配,在全国所有文学期刊中独一无二,辨识度很高。这个格局是邹岳汉先后两次主持改版所形成的。他主编《散文诗》每一期的头题作品,总是亲自选定、润饰并精心作出点评,务求向读者推出精品力作。他还自己动手,设计诗、画交融一体的铜版纸彩印插页,隆重推介国内外散文诗名家精品;他深入车间抓刊物印制质量,并制定规矩:检出次品按比例扣款。无论是主编《散文诗》杂志或是后来主编《中国年度散文诗》,数十年来,他坚持散文诗“诗”的本位,努力从学理上、实践上与“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混合体”一类模糊观念划清界限,在为散文诗文体的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编辑风格和品牌效应。
在邹岳汉的主持下,《散文诗》在当时自负盈亏,办刊经费、人员编制都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情况下,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在当时纯文学刊物发行量普遍滑坡的情况下,《散文诗》单期发行量曾高达7万份,在全国诗刊界是一个奇迹。1998至2000年,邹岳汉带领《散文诗》刊同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以自筹为主建立起260余平方米(相当两套132平方米的住房面积)的《散文诗》杂志社办公场地。《散文诗》也先后荣获了湖南省和全国性的多个奖项。
续梦:年过八旬,耕耘不已
2000年底,邹岳汉退休,他把《散文诗》主编的岗位和刊物未来更大发展的重担交给了继任者冯明德,但他个人的散文诗之梦并没有结束。
从2000年起,邹岳汉开始主编《中国年度散文诗》,汇编全国各地每年发表的散文诗佳作,交出版社出版发行,至今已连续18年出版18册500余万字,蔚为大观,并以它的开拓性、精粹性,成为全国散文诗界又一个知名品牌。
2007年邹岳汉获“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重大贡献奖”。
他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注重提携后辈,推介新人。他用多年的亲身经历和一个著名散文诗人、编辑家的独特视角,写下洋洋数万言的《中国大陆近20年散文诗发展概观》(载《散文诗世界》2006年第1期);2012至2014年,为《文学报·散文诗研究》撰写“中国散文诗发展史话”18篇,搭建了中国散文诗发展史初步框架,为中国散文诗发展史的梳理、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年过八旬的邹岳汉,仍然在主编着每年出版一本的中国散文诗年度选,同时着手整理、扩充他从前出版的《启明星》《青春树下》等个人作品集,继续着他的散文诗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