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才有梅花便不同
2018-10-26 09:47:5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谦] [责编:曾璇] 字体:【

张璇在《梅花簪》中的“马趟子”表演。

刘谦

10月17日,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的入选剧目新编京剧《梅花簪》,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剧场演出。这是自7月份首次创排以来,笔者又一次观看该剧。

《梅花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之后,吸引了京剧行内众多翘楚加盟。曾执导过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山东京剧院一级导演白云明来了,梅花奖获得者、余派老生凌珂来了,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的作曲家朱绍玉来了……一个省级京剧院团为艺术节精心准备的剧目,将如何在湖南戏曲舞台上与其他剧种“华山论剑”,笔者两度观剧,想一探究竟。

编剧高源书写大爱

《梅花簪》原名《如梅在雪》,由编剧高源遵照真实历史背景创作的一段凄婉的爱情悲剧。讲述清顺治二年,清军入关之后,一个明朝将军之子李良川,一个清朝和硕亲王之女梅花格格,偶然相遇、相知、私定终身。然而,李良川的和梅花格格的爱情在朝代更迭、生灵涂炭的特殊历史时期,面临着背叛家族、放弃名节甚至牺牲生命的种种考验。演出到最后,男女主角双双自杀殉情。他们凋零的青春,虽然无法撼动历史滚滚前行的车轮,却永远传达着闪耀着最纯真美好的人性光辉。

导演白云明指导有方

对这个剧本,导演白云明认真看了四五遍,认为这个年轻的编剧有魄力,文采好,格局大,爽快地接下了这部戏。白云明,不仅是著名的京剧导演,同时也是山东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工武生,执导过《郑和下西洋》《铁道游击队》《狄青》等数十几部剧目,多次获得过中国艺术节奖项。《梅》剧中,导演把对白作为区别汉人满人身份的符号来使用。李良川与降清的钱自蹊讲韵白,德亲王、梅花格格、多罗、虹儿等满族人一律讲京白。对于舞台呈现,用白云明的话来讲就是八个字:诗情画意,凄美悲壮。为了强化梅花这一视觉符号,白云明导演运用了16个梅花舞女,代表梅花。在开场和结尾各安排了一段美轮美奂的梅花舞。在舞台背景上,也多次出现梅花造型。

凌珂细节之处显功夫

凌珂是个地地道道的长沙伢子,他是由湖南省京剧团培养并成长起来,一步步走向全国大舞台成为京剧名家的。凌珂饰演的李良川,从装扮来看,俊朗潇洒,酷似李少春的林冲造型,横跨了老生、小生、武生三个行当。在不同的场景中,这三个行当特征在李良川身上交替“附体”。在客栈与梅花格格定终身的《折梅》中,李良川与梅花格格对唱昆曲,似《游园惊梦》里柳梦梅般翩翩起舞,一个老成持重的老生画风一转,成了活力四射的小生。凌珂是一个十分尊崇传统的京剧演员,为了体现余(叔岩)派高亢的特色,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对核心唱腔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在第三场父亲墓园的一段反二黄,以及第六场《殉梅》一段西皮原板中出现的嘎调(最高音),在表达苍凉悲壮时,体现了他唱腔中深沉隽秀的书卷气。“余音”绕梁,令现场的戏迷和票友击节叫好。

张璇惊艳演绎女主角

女主角、国家一级青衣演员张璇饰演的梅花格格是一位活泼且向往自由的女孩子。《梅花簪》中,张璇在唱和表演上铆足劲,将梅花格格这个角色诠释得活灵活现。作曲家朱绍玉在唱腔设计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而且大部分是为梅花格格量身定做的,包括西皮、二黄、南梆子、昆曲、四平调、高拨子、吹腔等旦角常唱的所有板式,虽然这些唱腔调性变化大,但张璇凭借厚实的基本功,唱活了一个敢爱敢恨、有血有肉的梅花格格。特别是唱新创的四平调快二六和四平调快板,“由不适应,到越唱越觉得畅快,有一种‘歌’的味道,但又不是京歌,二者的结合是一种新的风格。”张璇这样评价新板式。对于“马趟子”,张璇并不陌生,在她曾演过的《汉明妃》《樊江关》里,都有过成套的“马趟子”表演。经过5个月的排练,张璇的“马趟子”功夫日臻完善,演出中,惊艳的唱念做打,博得了观众阵阵喝彩和掌声。

可圈可点话创新

看完《梅花簪》,感觉其创新可圈可点:第一,新编戏《梅花簪》通过引入有实力的导演和名角,让他们跟地方院团的同行们并肩战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方法排戏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磨戏,带动演员表演的整体能力上升,提高演员的专业水准和文化自信。第二,对音乐部分,既要鼓励创新,也要保持京剧最核心的元素,现在的新编戏普遍追求板式的丰富和华丽,只是时髦而难成经典。坚持京剧姓京,西皮二黄占主体的编曲思想才能赢得观众。第三,乐队、舞台美术、灯光、服饰等也有诸多创新之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乐器中古筝、箫、和琵琶配合了演员的唱腔,可圈可点。舞美设计上,运用了一些创新的手法,比如一般舞台上的大型道具是不能动的,而《梅》剧让花坛、桌子等道具随着剧情的需要移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