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追记通道驻村扶贫干部欧胜军
2018-10-17 13:09:5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责编:肖秀芬] 字体:【

小龙虾,临终前的牵挂

——追记通道驻村扶贫干部欧胜军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吴祥淼 何欣洁

9月27日,在为村里的小龙虾扶贫产业基地勘查水源的途中,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杉木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县国土资源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欧胜军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救治期间,神志不清的他,最牵挂的还是村里的扶贫产业小龙虾。

10月6日7时8分,经抢救无效,欧胜军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侗乡,把45岁的人生定格在扶贫路上。

遗体告别仪式,乡村干部和群众自发赶来,送别欧胜军最后一程。“小龙虾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了,他却走了,我们还来不及感谢他。”贫困户杨昌武提起他泪如泉涌。

临终不忘扶贫产业,欧胜军与小龙虾有着怎样的情缘呢?

为了小龙虾,他倒在了勘查水源的路上

9月27日上午,欧胜军到镇里汇报工作回村,又来到了村扶贫小龙虾产业基地,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只要在村里,这是他每天必须“报到”的地方。

靠近养殖基地的龙须河已进入枯水季节,从河里抽上来的水变得浑浊不堪,将会影响龙虾的品质。

“必须尽快解决水源问题。”欧胜军在田埂上来回走着,心急如焚。

“欧队长,对面山冲里有一股山泉长年不断。”这时,一位村民向他反映。

“走,去看看。”欧胜军当即拉着村主任龙细成等人,迈着大步前往勘查水源。未曾料想,走在半路,欧胜军身子一歪,倒在路上。

在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后,欧胜军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且神志不清。10月6日凌晨,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当县、局领导闻讯赶来,握着他的手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时,他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轻轻地说了三个字:小龙虾。

病房出奇的静,在场的人顿时眼睛都湿润了,是感动,更是敬佩。

欧胜军离世的噩耗传来,杉木桥村的老百姓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直到家属和单位工作人员到欧胜军的宿舍清理遗物时,村民们才相信,他们信赖的欧队长真的不在了。

村民聚集在村综合服务平台,倾诉欧胜军为全村和群众服务的各种好,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一件件实事。

“这么好的干部怎么说没就没了。”贫困户杨进爱在危房改造时曾“为难”过欧胜军,现在回想起来还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难过。

按照贫困户脱贫“两不瞅三保障”政策,杨进爱居住的房屋属于危房,列入危房改造名单。杨进爱却打起了“懒主意”,要求政府按帮建工程实施。欧胜军不厌其烦,三番五次上门做杨进爱思想工作。如今杨进爱一家住在改造过的房子里,安全又干净。

“听说欧队长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村里的小龙虾,和他相比真是惭愧啊!”杨进爱哽咽着说。

 为了稳定脱贫,他把目光锁定在小龙虾产业上

今年3月下旬,欧胜军从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股长的岗位上被派驻到杉木桥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杉木桥村计划今年脱贫出列,时间紧,任务重。驻村后,欧胜军用了一个月时间,走遍了村里的各个村落,遍访了村里的51户贫困户。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列出了一个个要解决的问题。

污水排放治理工程、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一件件实事相继启动,一条条适合村情的发展思路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要稳定脱贫,还得靠产业。欧胜军通过调研,认为小龙虾十分走俏,且全县目前没有一家小龙虾养殖场。经与村支两委商量研究,决定把养殖小龙虾作为村集体经济来抓,通过村集体带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养殖,逐步形成规模。

经欧胜军争取,杉木桥村建小龙虾产业基地列入了村级扶贫产业园项目,获得了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30万元的扶持。

资金有了着落,接下来是找建小龙虾产业基地的场地。欧胜军看中了蒋团四组那片稻田,靠近龙须河边,是养殖小龙虾的最佳地段。

听说村里要把稻田流转来建产业基地养殖小龙虾,蒋团四组部分村民头摇得像拨浪鼓。贫困户杨宏建回忆,当时村民认为小龙虾要钻洞且很深,不利于今后耕种。

“流转一亩有600元的租金,稻田又不被损坏,还可到基地务工。”欧胜军上网找来专业的资料和图片,跟村民讲解现代化标准小龙虾养殖场建设,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流转稻田103亩。

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欧胜军便和村干部先后到长沙、益阳等地学习考察,并找资料和专业书籍学习,掌握了小龙虾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小龙虾的养殖技术。村支书杨显坚说,那段时间,欧胜军房子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为确保小龙虾种苗的存活率,欧胜军分3次从临近的靖州引进小龙虾种苗,每次都是凌晨出发,抢在太阳出来前把种苗投放到基地里。欧胜军带领扶贫队员和村干部扎扎实实干了3个多月,终于把小龙虾产业基地建成。

  情牵小龙虾,数过家门而不入

“他心里只有杉木桥村和小龙虾,驻村后几乎都住在村里,连节假日也是如此。”欧胜军的妻子说,丈夫有几次和村里干部到县城办事,路过家门都没有进来看看就回村了,还是她周末去村里“探亲”过几次,陪他最多的地方还是小龙虾产业基地。

的确,欧胜军心中牵挂最多的是小龙虾,因为这是村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他经常坐在田边观察小龙虾觅食等情况,一坐就是大半天,甚至到晚上。他说是为了了解小龙虾的生活习性,积累养殖经验。

在欧胜军村里的住房内,放着一根齐腰长的竹竿。队员们解释,为防止小龙虾被人偷盗,欧胜军经常深夜到小龙虾养殖场去巡查,竹竿是怕路上被蛇咬而准备的。

“队长把时间都用在村里的小龙虾产业基地建设上,连换一双鞋的时间都舍不得。”扶贫工作队员邓文锋心里一直愧疚,没有及时帮队长换一双大一点的雨鞋,让他一直穿着挤脚的40码鞋在风里雨里穿行。

欧胜军真的太累了,还来不及给高龄的双亲尽孝、陪伴正在读高二的女儿成长、返城牵着妻子在夕阳下散步。

欧胜军,你还没有看到小龙虾产业丰收的那一天,没有看到整村脱贫出列欢呼胜利的场景,怎么就离开了,走得如此匆匆。

你做过的一切,村里的群众记在心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基地的小龙虾都在见证,一位扶贫干部的大爱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