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让“学得好”和“用得上”无缝衔接
2018-09-29 08:58:1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晨莹] [责编:曾璇] 字体:【

邹晨莹

近日,湖南工业职院与华中数控共同投资建成我省高校首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从相关报道可知,和纯粹用于教学的模拟车间不同,这条生产线从工件的上下料、产品零件的加工、加工零件的测量、零件的清洗到加工零件的自动分拣入库,全部实现智能化完成,俨然与常规企业没有区别。更新奇的是,生产线中还有创新的元素,诸如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如果运作良好,培育出的不仅是传统产业的“能工巧匠”,还是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的推动者。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形成了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是能真正开展“生产制”合作的少之又少。现实中令人尴尬的是企业已经采用技术“7.0版”,可很多学校还围着“1.0版”打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能对上人才市场的接口?从实践层面出发,学生在上述智能制造生产线“真枪实练”,进一步缩短了从校门到厂门的时间,让“学得好”和“用得上”无缝衔接。

人才培养的科学与否,关键看其能否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历经一定时期的建设、培养和完善,让人才的成熟期与经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吻合,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科学与精准。发展经验可以佐证:泸溪新材料冲刺“百亿级”,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要原因就是当年发展重化工业时培养的人才。

中央赋予湖南加快制造业中部崛起、示范全国的光荣使命,我省正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从这个角度讲,高校建成首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不仅是把握住时代风口,而且可以看作找到新的突破口——科研之外,高校如何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适应潮流且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我国制造业客观上存在着大而不强、创新力不足等短板,一方面有人才基数不够的原因,据权威机构预估,到2020年,全国企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2200万人,打开人才注入的水流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还存在人才不强的问题。所以,真正与市场匹配的人才培育探索尤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