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营养餐岂能有“猫腻味”
2018-09-15 07:05:37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邹晨莹] [责编:谭思敏] 字体:【

邹晨莹

新学期伊始,各地已曝光多起学生营养餐问题:江西万安部分学校营养餐供餐过程中食材变质,孩子食用后出现腹痛;河南商水某小学营养餐“缩水”成为半碗素面,与墙上规定的菜单严重不符……接连曝光的营养餐问题提醒我们,确保学生营养餐里的“营养”不流失,不让昧心者中饱私囊,就必须让严厉的法律法规守护好孩子们的饭碗。

营养餐的供货商,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企业资质和产品质量都应当出类拔萃。然而,以江西万安营养餐变质事件为例,涉事的餐饮公司,曾因“擅自改变许可证类别制售凉菜并经营标识标签不全食品和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食品”而被处罚,这样一家有“前科”的公司,为何能经过多轮招投标中选。若是夹杂着利益输送,那就不仅是违规的问题,而是涉嫌违法乱纪。

打营养餐的“主意”,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多地购买定型食品、营养餐“营养”流失;营养改善经费下拨缓慢、甚至遭到临时挪用;供应商补助中套利、学校吃回扣;供餐存隐患、食品安全让人忧……回顾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从中能找到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无利不起早”——一味以次充好而忘了营养餐的初衷所在,一味开启逐利模式而忽视严格管理,一味当“甩手掌柜”而不愿打造责任闭环。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是奔着“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而去,覆盖范围之广、财政投入之巨、受益学生之众,不仅在国内前所未有,在国际上也属罕见。然而,围绕供餐方式、采购过程、价格监控、营养配餐科学性等问题不断,显然与国家推行营养餐的愿景背道而驰,让政策的善意和效能打了折扣。事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事关国家财政补贴流向,事关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岂能有“猫腻味”?

两起事件,涉事相关责任人已被处理。找出营养餐中“猫腻味”的来源,深入调查、事后问责是题中之义,敲响警钟、举一反三更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