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原创民族歌剧《爱莲说》首演
2018-07-07 08:41:0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龙文泱] [责编:曾璇] 字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原创民族歌剧《爱莲说》首演

湖南日报7月6日讯(记者 熊远帆)昨晚,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原创民族歌剧《爱莲说》,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首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关于周敦颐和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格的视听盛宴。

歌剧《爱莲说》以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先生的119字古典文学名篇《爱莲说》为蓝本,通过讲述周敦颐调任桂阳县令期间发生的故事,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历史,观照人民的命运、情感、灵魂、向往,用歌剧艺术的形式,真实、生动、深邃地诠释《爱莲说》这个千年来为人们喜爱的经典之作,推崇用高雅艺术的语言诠释并传播立“诚”以修身、守“洁”以处世、奉“公”以为政、求“仁”以爱民的“廉洁”思想。

该剧集结了国内一流的主创团队和艺术家,其中包括编剧谭仲池、作曲家廖勇、导演廖向红、青年指挥家朱曼、国家大剧院舞美设计师丁丁和青年歌唱家石倚洁、王丽达、王泽南、龚爽等以及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潇湘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奏家、潇湘天籁合唱团100多名演员。

据悉,该剧由长沙田汉大剧院创作出品,在长沙首演和巡演之后,计划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并展开国内国际巡演。


“《爱莲说》就是湘南的口音”

——原创民族歌剧《爱莲说》首演侧记

湖南日报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陈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个人都在课本里读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它朗朗上口,为童年的我们在心间种下一朵高洁的莲花。

7月5日晚,它从课本上走出来,变成可听、可观、可感的原创民族歌剧《爱莲说》,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

该剧由谭仲池担任编剧、廖勇担任作曲、廖向红担任导演、朱曼担任指挥,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剧作音乐优美、演唱精彩、舞美设计精美,其所展现的高洁精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爱莲说》故事发生在北宋庆历年间的湖南桂阳县。周敦颐上任桂阳县令,踌躇满志,推行教育、兴修水利、劝农兴学,欲有一番作为。此时,突发瘟疫,当地名医白汝冰、湘莲母女因拒绝与富商勾结、囤积药品高价出售,被转运使杜临风和富商陷害入狱,仍不忘救助村民。周敦颐敬佩白汝冰、湘莲母女,决心救助,被杜临风算计,遭到革职。湘莲决心以死唤醒世人,殒命莲池。周敦颐受到震撼,发誓扳倒贪官、铲除奸恶。面对官场险恶、世态炎凉,平生钟爱莲花的周敦颐感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写下了《爱莲说》,表达对白汝冰、湘莲母女的敬佩以及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岳阳楼记》《爱莲说》《桃花源记》3篇被编入课本的经典都源自湖南。如今,《爱莲说》这朵莲花在我的音乐中盛放,让我倍感骄傲与自豪。”该剧的作曲廖勇也是湖南人。他告诉记者,《爱莲说》虽是古代名作,但它的内在精神不被时空所限制。“周敦颐是古代勤政‘爱廉’典范,《爱莲说》展现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向上、爱美的可贵品质。周敦颐作为湖南第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家,奠定了中国理学的基础。《爱莲说》必须由湖南人推向世界。”

近年来,选择歌剧这种西方艺术形式来呈现中国经典、表现中国精神的舞台作品并不少见。不过,如何完美相融是一个难题。廖勇有自己的心得。

“我们用西方的样式,融入湖南的民族和民间音调、戏曲的板腔体,让歌剧《爱莲说》看得懂、接地气。”廖勇说,该剧的主创团队曾多次到永州道县、郴州汝城等周敦颐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采风。期间,他采集了大量的湘南民族歌曲、民间小调、祁剧、祁阳小调等本土音乐。

“我的老师赵季平告诉我,作为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音乐要有‘口音’。《爱莲说》就是湘南的口音。” 廖勇在北京工作了25年,仍然“湘音”不改。他将地方音调比作“放在油锅里的鸡蛋”“摸一下有惊喜,放久了烫手”。因此,在歌剧《爱莲说》中,许多湖南地方音乐不是直接截取插入,而是与交响乐融为一体,观众听着既熟悉,又有不同。

在人物设计上,该剧也体现了湖南人的特色。周敦颐儒雅理性,他的出场有古琴相伴。湖南人性格中刚烈的部分,则通过女一号湘莲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