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遇见最好的山水
2018-05-18 08:52:1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张璐] 字体:【

(刘年,本名刘代福,1974年生,湘西永顺人。著有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行吟者》,散文集《独坐菩萨岩》。)

王馨梓

那一天,刘年刚从澧水河独自骑摩托采风回来。说是采风,可以想象,他一个人把车停在路旁,像个痴呆症患者,对着晨光或落日里的澧水河,拍照片,和老渔夫攀谈,看鱼虾,想事情,眼神时而像李白、陶渊明,时而像杜甫,一待就是半天,往往深更半夜才折返。

我们见到他时已是深夜十点多了。我们,是指我和杨痴草。

杨痴草说,虽同在庸城,要见刘年一面非常难。他要么外出,要么一个人关在屋里写东西。他了解他,一般不会去打扰他。

敲了三次门,刘年才出来迎接我们。张家界学院在柳园为他配了一处小居室。他正在里间卧房的阳台电脑前写东西。打开门,一个憨憨的刘年赫然眼前。他指着一对沙发,要我们坐。我说,没地方坐啊。沙发上堆满了衣物、书。脸盆摆在地上,鞋子东一只西一只,塑料袋、各种杂物都赶来开会似的。卧室里枕头横在床下,黄布棉衣堆在屋角,裤子、袜子到处都是。窗台上层层叠叠的书,没有章法。简易厨房灶台上炒锅里的油垢厚厚的一层,饭碗里黑乎乎干豆角一样的东西,刘年说那是茶叶渣。

想起刘年说过在北京,他连5分钟坐下来吃早餐的时间都舍不得花,尽管有心理准备,当真正看到如此凌乱的房间,还是有些心酸。但我知这心酸是多余的,一个沉浸在文字中视诗歌如生命的人,每一段花在诗歌里的时间才是真正带给他幸福的。

最终我们还是坐下来了,拿起手机,用延迟模式拍了三张合影照片。

其实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话想问,但不知从哪里说起。不敢耽误他太多时间,我起身要走。刘年说,你自己选几本书嘛。最终我选了两本,一本是自己挑的,一本是刘年选的。他题的字,是正在构思而未完成的诗句:“我不知道买了船,是放在酉水的王村渡,还是澧水的枫香湾”……他题字的时候,我在角落里转悠,忽地瞥见默默坐在窗台小凳子前专注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是什么的滋味。那样的背影,真诚,虔诚,夹杂着孤注一掷的悲壮。

喜欢刘年的文字,喜欢他的为人。他的笔锋,坚韧、挺拔、隐忍、正直、向上,像张家界的山,语言婉转、清丽、灵动,如金鞭溪,宝峰湖,如悠悠澧水,内在骨峰和外在柔美的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诗风,契合他追求的人诗合一,他忠厚诚实的品格与文字紧密结合,他是将个人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的人。

其实行程很紧,最终决定见见刘年,是不想给此行留下遗憾。刘年是从张家界走出的,我见过他最初的打印诗集《那一船的烟雨》。

“山那侧,猛洞河,满河流光金黄色/流光深,流光浅/为谁放缓,为谁留连,暖,暖,暖。清风袖,浪花手,拂尽一生尘与垢/乌篷船,白叶帆/不载得失,不载悲欢,远,远,远。”

他在扉页的诗歌观点里写道:希望自己的现代新诗,既能写出李煜的清丽,又能写出杜甫的厚重,最好还能写出几分李白的灵动。诗集的后记《写得最久的诗》里说:“有一首诗歌,很多年了,都没有写完……我打算用我的全部精力来写它……”没写完的这首诗,就是他自己。他说要给它增加一些纯洁、壮丽的东西,如青藏的雪莲,塔克拉玛干的沙,不用夸张,不用排比,只用白描,要把它写成他的诗歌中最动人的篇章。

下楼时,看到那辆随他南征北战的摩托车静静地蹲在大树下。也许他即将下楼带着它远行。也许,他已折身坐回卧房窗台的电脑前敲打着世界。十多年过去,当初的刘年和现在的刘年,除了白发多了几根,除了叫人暗生敬佩的诗才和口碑,他的执着、谦卑,他对诗歌的信仰,强大的内心,一如那方山水,真实、朴素,稳稳地立于天地之间。

孤独,对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是空气,是忠贞的、远远的爱人。

屋角有一只篮球,在我们的帮助下,灌满了气,也许它将在午夜的操场上被拍起,向上投时,会看见天空那轮静静的明月。

前两天读钱穆先生的《今天我们如何读古诗》,有谈到《红楼梦》里黛玉教诗的典故,“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放翁)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要学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因为王、杜、李、陶等人的诗不仅有形式美,还有精神境界之美。学作诗跟做人一样,仅做一个外表健康干净的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真诚善良,有大爱悲悯,有毕生的信仰。

庆幸写诗之初遇见了刘年,以及和刘年一样自然之语言、精神之灵魂的诗歌和诗人。身边很多人正是读了刘年的诗歌喜欢上了现代诗。

张家界是我的故乡,因为诗歌,我第一次真正走进它。回来后写了很多山水诗,也写了一首《张家界的夜》。在一个诗人眼里,一座城是属于一个人的。在一个诗人眼里,整个世界是属于诗歌的。